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学本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土地资源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主讲人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情。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3.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4.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5.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构成特点。2.我国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 学 过 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自然资源根据能否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分为两大类,是哪两大类呢?土地属于哪一类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同时出示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图片)。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回顾自然资源的分类导入——土地资源【多媒体展示】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及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能够运用地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会分析原因。4.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初步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意识。 二次备课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过渡: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要求呢,这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有什么关系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一 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主问题1:我国的土地资源存在怎样的基本国情?读图3-10,3-11完成下列各题。1.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2.印度人口众多,但陆地面积不足中国的1/3,为什么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3.读图3—11,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联系七下学习的美国、印度的地形、人口方面的知识,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组内交流,并解决疑难。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让学生去读图、析图、用图,通自学读图、分析,使学生对我国“人多地少”有直观的感知,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样设计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为后边展学酝酿积极性参与条件,形成快乐体验。小结归纳:“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过渡:假如你们小组有一块儿我们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你们将如何利用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土地的利用类型)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二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主问题2.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你家乡有哪些土地类型?以哪一种类型为主?(2)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请据图3-12加以说明。(3)说一说,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特点。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内展示。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过渡问题的设计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描绘的,不同的类型人们利用土地的类型不同。小组讨论人类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土地的,归纳出土地利用类型。小结归纳: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过渡:出示南方水田、东南林区、内蒙古草原的景观图片,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三 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主问题3.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土地生产力存在什么差异? 读图3-13、3-14、3-15,对照图2-8,说一说中国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形区?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地区说明耕地林地草地我们探究了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那么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有没有差别呢?下面,我们从热量、水分、光照等角度,来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地区自然条件主要土地类型土地生产力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内陆青藏高原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内展示。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在学习我国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章和本章的图像,如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与中国耕地、草地、林地分布图等进行分析小结归纳: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地区说明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分地区林地很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横断山脉、东南丘陵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林区(第二大天然区)、东南林区(人工林、次生林为主)草地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天山山地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地区自然条件主要土地类型土地生产力东部季风区北方地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平原广阔,耕地多,但气温略低,降水偏少耕地和林地高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气候湿热多雨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草原和荒漠较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高而寒冷,热量不足草原和荒漠较低 二次备课
过渡: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四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主问题4.针对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类型病情诊断(存在问题)病因(产生原因)处方(采取措施) 耕地] 林地源:] 草地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读课本和地图资料,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互学提高(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按4、3、2、1号顺序内展示。每人要查找不足、展示长处、互学互评,纠错。2号将互学评价得分统计。 (2)汇总意见。组长汇总,总结方法和学习效果,提醒组内各成员不足和长处。 (3)展学准备。组长根据互学效果做好组员的展学分工,提出展学要求,做好展讲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各小组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组展示完毕其他组成员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前小组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组展示,评价组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可联系本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我呢提或成功的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并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小结归纳:利用类型病情诊断(存在问题)病因(产生原因)处方(采取措施) 耕地]耕地面积减耕地面积减小;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乱占耕地科学开垦荒地;保护耕地 林地源:]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草地 超载放牧,毁草开荒合理载畜;划区轮牧合理载畜;划区轮牧课堂总结:师生共建思维导图(二)达标检测部分 检测练习,当堂达标 【精选典型例题】(山东滨州中考)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略图,回答1-2题。1.图中数码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①-旱地 B.②-草地 C.③-林地 D.④-水田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2019年滨州中考)2018年6月25日是我国笫28个“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和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人均土地资源充足
B. 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中,①和②所占比重最大
C. ③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地区
D. ⑤适合发展畜牧业4.关于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 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切实保护耕地②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③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④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5.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代表我国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写出名称。① ② ③ (2)①②两种耕地类型的分界线是 一线。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 °C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耕地②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平原。耕地①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平原和 平原。(4)图例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 、 、 部地区。(5)图例④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 、 地区。(6)将下列地区与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连线。 ①塔里木盆地 A.耕地 ②四川盆地 B.草地 ③青藏高原 C.林地 ④横断山脉 D.难以利用的土地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达标(学法指导设计)(1)读清题意,明确要求,独立思考将自主学习结果和想法记录在导学单上。(2)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标记,准备请教同组伙伴。第二步:展学交流(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姿态恰当。 (2)所有同学认真倾听,中途不得插话,待展示同学展示完毕其他同学可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汇报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时:要先说明同学展示时出现的错误,做评价;再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纠正。每位同学展示,评价人不超过2个。(3)评价计分:组长记本组成员积分,课代表记展示组和补充者积分。教师在展示和补充评价后做生成性预设点拨,总结评价突出点和不足点。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联系典型题型,突出考察重点难点和解题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要“达标”,前面我们根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这就好比射箭,我们在准确的位置安放了靶子,这一步就是看看我们最后射了几环,下节课才能更好的改进和补充。参考答案: C 2.A 3.D 4.C 5.(1)旱地 水田 林地 (2)秦岭-淮河 0 800 (3)长江中下游 东北 华北(4)东北 东南 西南 (5)北部 西部内陆 (6)①D ②A ③B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人多地少 基本国情类型齐全 空间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生产力差异大 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林地 存在的问题 相应的措施 草地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