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4题;共42分)
1.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 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 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 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人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沙 B. 食盐 C. 菜籽油 D. 铁粉
3.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U型管左右两端液面相平。挤压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 硝酸铵和水 B. 铁粉和稀盐酸 C. 生石灰和水 D. 纯碱和稀盐酸
4.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 B. 泥土 C. 食盐 D. 碳酸钙
5.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 食盐 C. 植物油 D. 石灰石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③.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剂,溶质可有几种
④.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⑤.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⑥.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⑦.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⑧.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A. ③⑤⑦ B. ③⑥ C. ②③④ D. ①⑥⑧
7.下列实验现象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实验 现象 解释原因
A 吹灭蜡烛 产生一缕白烟 石蜡蒸汽遇冷凝固
B 酒精与水混合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硝酸铵溶于水 溶液温度降低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 鸡蛋清中加乙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溶解性变小
A. A B. B C. C D. D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液体
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C. 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
9.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碳酸钙 B. 植物油 C. 奶粉 D. 食盐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并维持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增大 B. 溶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减小
C. 溶液中的Ca2+总数减少 D. 溶液中的Ca2+总数增加
11.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等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 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 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在一定条件,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 某物质在100g水里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4.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B. 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C. 20℃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10g
D. 20℃时,从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9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二、多选题(共4题;共24分)
15.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回复到原温度,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有关内容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用酒精擦去衣物上的油渍 油污种类相同,去污原理相同
B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而CO2适宜用排水法收集 两种气体的密度均比空气密度大,但是溶解性不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C 在通电分解水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烧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两极产生的气体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检验方法不同
D CO可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档案资料或仪器仪表灭火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用途不同
A. A B. B C. C D. D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将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A. 增加溶剂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溶质 D. 降低温度
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所以汽油除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三、综合题(共5题;共34分)
19.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
(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 ;
(2).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
20.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在发动机内的高温条件下,氮气可以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污染物NO,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
(2).在氧化催化转化器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3).尿素[CO(NH2)2]溶液热分解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O(NH2)2 + H2O 2NH3↑+ CO2↑
若消耗60 g尿素,可以产生NH3的质量为 g。
(4).从SCR催化转换器中排出的气体中有N2。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SCR催化转换器可能将NH3和NO2转化为N2
B. 无污染的排出气中只有N2
C. 进入SCR催化转换器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2
22.20℃时,将30g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23.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15g、10g、5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D四个烧杯中,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中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2).若固体是KNO3 , 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3).在一定温度下,往A、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 。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 D
9.【答案】 D
10.【答案】 C
11.【答案】 C
12.【答案】 C
13.【答案】 C
14.【答案】 B
二、多选题
15.【答案】 B,C
16.【答案】 A,B
17.【答案】 B,C
18.【答案】 A,C
三、综合题
19.【答案】 (1)表面活性剂
(2)洗洁精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细小的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20.【答案】 (1)碘;汽油
(2)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且下层比上层颜色深;甲
21.【答案】 (1)
(2)N、C
(3)34
(4)A,C
22.【答案】 (1)甲;23.1%
(2)相等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3.【答案】 (1)AB;D;C
(2)B
(3)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