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3题;共39分)
1.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阿伏伽德罗 D. 道尔顿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B. 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 用于飞艇的He
3.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居里夫人 B. 舍勒 C. 拉瓦锡 D. 门捷列夫
4.如图所示,关于空气成分及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含量是指质量分数 B. 含量1%的Y是纯净物
C. X气体可用于食品防腐 D. 空气里各气体分子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0年的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与主题相违背的是( )
A. 多开发烧烤美食一条街
B. 分类回收垃圾,严禁就地焚烧
C.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D. 大力提倡植树种花,增加绿化面积
6.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和生产氮肥
B.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SO2、CO2、NO2
8.“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 可以利用铜粉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9.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PM2.5 D. 氮氧化物
10.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空气是混合物
C. 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1.下列气体中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
A. NO2 B. CO C. CO2 D. SO2
12.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C. 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D. 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13.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 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 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二、多选题(共4题;共28分)
14.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作制冷剂
B. 空气中分离出的稀有气体是纯净物
C. 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D. 空气中敝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5.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 B. 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6.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 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C. 空气是几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17.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 p=0.79p0 , p′=p0是因为红磷和木炭燃烧产物状态不同造成的
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综合题(共5题;共33分)
18.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 。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结论: 。
19.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请写出水体污染的一点危害;
(2)写出一种汽车尾气的污染物和一条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从H、O、C、N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相应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内。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是 。
21.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__,列举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________。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是方法是___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________。
(4)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__水。
(5)空气中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能用于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
2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活塞向左移动至________mL处停止。
(2)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活塞先向________移动(“左”或“右”),最终稳定在________mL处。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D
5.【答案】 A
6.【答案】 C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A
10.【答案】 C
11.【答案】 C
12.【答案】 A
13.【答案】 B
二、多选题
14.【答案】 A,D
15.【答案】 A,C
16.【答案】 B,D
17.【答案】 A,D
三、综合题
18.【答案】 (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剧烈燃烧,发黄光,冒白烟,放出热量;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倒吸入集气瓶
(4)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9.【答案】 (1)解: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2)解:一氧化碳或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或氮的氧化物或含铅化合物或烟尘;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或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20.【答案】 (1)N2
(2)H2
21.【答案】 (1)供给呼吸;氮气(N2);食物腐败(金属生锈)
(2)煮沸
(3)淘米水浇花(洗菜水冲马桶、洗衣水拖地)
(4)硬
(5)稀有气体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2.【答案】 (1)白烟;12mL
(2)白烟;右;8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