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14: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强化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铁、食盐、玻璃 B.铝、石蜡、松香
C.冰、塑料、松香 D.萘、水晶、铝
2.根据如图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铝 固态氢 酒精 水银
熔点/℃ 660 -259 -117 -39
A.660℃的铝只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B.-260℃的氢是液态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M、N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的温度—加热时间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的熔点一定为 100 ℃
B.由图乙知,M熔化经历了25 min
C.若实验时的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则M、N都是晶体
D.若实验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则M、N都是晶体
4.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变多了 B.冰变少了
C.冰的多少没变化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5.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在200℃开始熔化,300℃都还没有熔化完。能反映该材料熔化特点的图是(  )
A. B. C. D.
6.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2)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错误
7.碘升华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
B.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
D.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
8.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二、填空题
9.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如图乙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的情况,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
10.(1)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若没有甩就先后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4℃、38.8℃,而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___。
(2)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1.物理学中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程度的物理量。今年5月6日初二年级正式开学后,每位同学进校时需要进行体温测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进校时所测体温,示数为______,其单位读作______。
12.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冰化水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13.寒冷的冬季,浑河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当外界气温为﹣20℃时,冰面的温度是______℃,而冰面下与河水交界处的温度为 ______℃。这时,在冰面上撒一些盐,会使部分冰熔化。这说明了盐可以 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熔点。
14.秋冬季节的早上,当轿车司机进入密封的车内后,窗户的玻璃上往往会出现一层白雾,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该白雾应该会出现在汽车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壁上。如图所示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15.如图所示,一只大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冒堵住,里面装有乙醚蒸汽,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汽的体积,当乙醚蒸汽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内壁上出现了______态乙醚,这表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6.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_____。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_,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______。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_______,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__(选填“甲”、“ 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7.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8.如图一种新型可以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热(选填“吸”或“放”)实现快速灭火。
三、实验题
19.下面是小明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e.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则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择颗粒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图乙中A点的温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的温度。
21.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 ______(吸/放热),温度 ______;
(2)由此可知,海波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 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在G点时处于 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4)在甲图温度时,海波处于 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小杨发现在46℃时,加入大量盐之后,海波是液态;说明加入盐之后,海波的熔点变 ______了。
22.如图所示,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为了证明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_____;如果_____________,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
(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白气”的产生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
(3)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__(选填“杯内”或“杯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B
6.A
7.C
8.C
9.﹣3 0.1
10.热胀冷缩 36.8 36.8℃ 38.8℃ 降低
11.冷热 36.5 摄氏度
12.降低 不变
13.-20 0 降低
14.液化 内 压缩体积
15.液 压缩体积
16.小水滴 高 液化 温度降低液化 汽化 甲
17.升华 凝华
18.升华 吸
19.badce
20.较小 晶体 0 固 等于
21.BC 吸热 不变 晶体 液态 固态 固态 低
22.二氧化碳 温度 水的温度不变 小水珠 液化 放 杯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