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生物试题分类细解汇编----- 人体的新陈代谢(图文表结合题)
(2012·菏泽学业考)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出B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
A.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动脉
C..毛细血管两端连着静脉 D.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三种血管的判断。显微镜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判断方法是:血液由主杆流向分支的血管为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杆的血管为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
(2012·台州学业考)
【解析】选B。本题考查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物质交换。在人体的三种血管中,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是毛细血管。组织处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组织细胞中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2012·连云港学业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肺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012·桐城学业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识别三种血管的方法:
(1)根据血流方向,即血流方向应为:动脉→毛细胞血管→静脉。
(2)根据血管是分支还是汇总
①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血液由心脏通过动脉流向全身各处,
图示为:
②静脉:血管逐渐汇总,血液通过静脉由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图示为:
③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所以【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动脉中血流速度最快。
15.(2012·淄博学业考)右图所示的 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
C.若②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
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体血液循环及流经各器官发生的变化。根据图示表示,当血液流经②时,该物质的含量增多。如果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在此处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如果②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此处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会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如果②为肾小管出毛细血管,通过物质交换,氧气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尿素含量不变(流经肾小球时,尿素全部过滤到肾小囊中,而肾小管不吸收尿素);如果②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由于吸收作用,血液里流经此处时,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多。
(2012·聊城学业考)
【解析】(1)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心脏内有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腔的壁厚薄不同,这和它们的功能有关,心房收缩可将血液送至心室,距离很近,所以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左心室收缩能将血液运到身体各处,右心室收缩将血液送到肺部,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远,所以左心室壁最厚
(2)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其中体循环是左心室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行物质交换后,流回右心房。肺循环是右心室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流回左心房。
(3)此题考查血液循环。注射药物,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故药物首先进入右心房,再由右心房流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到达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4)正常人心脏内有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右两侧是完全隔开的,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如果左心室和右心室没有完全隔开,动脉血和静脉血就会混合,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就降低了。
答案:(1)肌肉组织 厚 功能
【2】左心室 【4】右心房 (3)4→3→1→2 房室瓣 (4)3和4
27. (2012·巢湖学业考)(每空2分,10分)图1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 。
图1
图2
(2)通常情况下,使用 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者认为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解析】(1)小鱼用鳃呼吸,鳃只能吸收水中的氧气,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应用湿棉花包裹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主要观察毛细血管,用低倍镜就能看清,而且低倍镜虽然看到的物像小,但是视野较亮。(3)图2中1血管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小动脉;2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3血管中的血液是由分支汇流而成的,是小静脉。
答案:(1)清水 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2)低 (3)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
(2012·绍兴学业考)
【解析】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消化和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的知识。
(1)消化液中的酶能够催化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使营养物质能够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图乙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体循环,首先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答案:(1)酶 (2)小肠 ①
10.(2012·南充学业考)人体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就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 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 ;人体内,血液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 血变成了 血。
【解析】本题考查三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静脉是将血液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体循环中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答案:心脏;物质交换;动脉 静脉。
(5分)(2012·淄博学业考)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或装置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用消毒棉签在自己漱净的__________________ 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2)乙图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用湿棉絮包裹起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探究光合作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实验。
(1)甲图表示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刮取部位是口腔内侧壁。
(2)乙图表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溶解叶绿素的过程,溶解叶绿素可以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3)丙图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用湿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主要是为了保证鱼的呼吸。
(4)丁图是为了验证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口腔内侧壁(2)溶解(除去)叶绿素(3)保证小鱼的呼吸(4)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1.(5分)(2012·淄博学业考)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2)在A缸和B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
(3)A缸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4)每两天换1000ml河水,每天为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要素 后置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B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择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____________切除,其他培养条件应与______缸相同(填“A”或“B”)。
【解析】本题通过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考查对照试验的设计和分析。
(1)对照试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显示,添加甲状腺激素的A缸,蝌蚪在各个生长发育期都要提前于作为对照的B缸。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3)如果探究目的改为“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那么变量要改为甲状腺,即用切除甲状腺的蝌蚪和不切除甲状腺的蝌蚪进行实验,饲料中不添加甲状腺激素。
答案:(1)保证变量唯一 对照(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3)甲状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