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19: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驽马/弓弩 舟楫/作揖 爪牙/爪子 B、蓝本/ 篮球 枯槁/缟素 参省/省悟
C、镂空/楼盘 骐骥/琪玉 中绳/中肯 D、锲刻/契约 跬步/菜畦 假借/假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弯曲) B、假舟楫者(借助、利用)
其曲中规(合乎) 声非加疾(疾病)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横渡) D、金石可镂(雕刻)
驽马十驾(劣马) 孝悌之义(敬爱父母)
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风雨兴焉(兴起)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下列选项,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5. 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马之千里者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B.而绝江河(绝:到达)
C.而闻者彰(彰:清楚)
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金就砺则利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①⑦⑧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节选
(乙)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 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荒、六合,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B.“崤函”此处指崤山和函谷关。
C.“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砺”指磨刀石。
D.荀子,名况,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秦孝公重用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B.乙文“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C.乙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D.乙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和谐,又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文章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草。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②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语 子路初见》)
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而宿瘤以藏丑;经术深,则高才者洞达,卤钝者醒悟。文梓干云,而不可名台榭者,未加班输之结构也;天然爽朗,而不可谓之君子者,不识大伦之臧否也。
欲超千里于终朝,必假追影③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故朱绿所以改素丝,训诲所以移蒙蔽。披玄云而扬大明,则万物无所隐其状矣;舒竹帛而考古今,则天地无所藏其情矣。况于鬼神乎?而况于人事乎?泥涅可令齐坚乎金玉,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百兽可教之以战陈,畜牲可习之以进退,沈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又况乎含五常而禀最灵者哉!
低仰之驷,教之功也;鸷击之禽,习之驯也。与彼凡马野鹰,本实一类,此以饰贵,彼以质贱。运行潦而勿辍,必混流乎沧海矣;崇一篑而弗休,必钧④高乎峻极矣。大川滔港,则虬螭群游;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乃可以正梦乎丘旦,何徒解桎乎困蒙哉!
(节选自《抱朴子 勖学》)
[注]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栝:箭末扣弦处。③追影:形容马行迅疾。④钧:通“均”,等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B.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C.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D.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瘤,指丑女。这可从文中西施因粉黛而更美,“宿瘤”因粉黛可“藏丑”推知。
B.班输,即公输班,又名鲁班。鲁班技艺超绝,多有发明,被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C.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和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含义完全不一样。
D.丘旦,是孔丘、姬旦的并称。孔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有教无类“是他的教育主张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可以使人品行端正,直道而行。文中孔子以“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B.学习可以使入扬长补短,日臻完善。文中写孔子说服子路的理由和西施、宿瘤的对举,其用意都在体现这一点。
C.学习可以使人博识多闻,洞明事理。文中强调:只有学习典籍,才能见闻广博;只有请教明师,才能有所领悟。
D.学习可以使人今非营比,地位提高。文中通过驷马鸷禽与凡马野鹰之间的贵贱变化,突出了学习的这一种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行潦而勿辍,必混流乎沧海矣;崇一赛而弗休,必钧高乎峻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气手法?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荀子《劝学》一文中,也有相似的用法,请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提升
1.A A.nú/nǔ jí/yī zhǎo/zhuǎ B.lán gǎo xǐng C.lòu/lóu qí zhòng
D.qiè/qì kuǐ/qí jiǎ 故选:A
2. C A.“輮以为轮”中的“輮”,应译为“使……弯曲”,句意为: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
B.“声非加疾”中的“疾”,应译为“快速,引申为洪亮”,句意为:声音没有变得洪亮。
C.正确。
D.“孝悌之义”中的“悌”,应译为“敬爱兄长”,句意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
故选:C。
3. C A.“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B.“知”通“智”,智慧。C.无通假。
D.“生”通“性”,本性。故选:C。
4. A 解答:①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学识渊博的人。②古义:用来……的;今义:……的原因。③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④古义:小的方面学了;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⑤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⑥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故选:A。
5. C 解答:例句:定语后置,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A.状语后置,应为“青,于蓝取,而于蓝青”。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B.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为:不懂的断句,不能解答的疑惑。
C.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D.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故选:C
6.答案:(1)D(2)D(3)B(4)C
(5)①我曾经整日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②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解析:(1)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D.没有活用。故选D。
(2)A.连词,表修饰,不译/转折连词,但。B.兼词,兼“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D.都表否定,不是。故选D。
(3)B.“而绝江河”意思是“却能够横渡江河”,绝:横渡。故选B。
(4)①金,古义,金属或金属做的刀剑;今义,黄金。②河内,古义,黄河以北;今义,越南的首都。③畜,古今都有畜养的意思。④社稷,古今都指国家。⑤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个地点。⑥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⑦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⑧膏腴,古今都指肥沃。
①②⑤⑥⑦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C。
(5)①终日,整日;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地”;须臾,片刻;所学,所学的(东西)。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②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
参考译文: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次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二、巩固提升
7.答案:(1)A(2)D(3)B
(4)①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②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解析:(1)“十倍之地”“百万之众”结构对称,都是“以”的宾语,“百万之众”后断句,排除B、C;“遗镞之费”为名词,作“亡”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A。句子翻译为: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2)D.荀子是战国时期人。
(3)B.“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理解不正确,应是“凭借了外界条件”。
(4)①内、外:名作状,对内,对外;务:致力;斗:使……相斗。句子翻译为: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
②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句子翻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参考译文:
(甲)
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的坚固,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以窥视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孝公已经死了,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将会有百万人死亡,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乙)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8.答案:(1)D(2)C(3)C
(4)①给箭栝装上羽毛,将箭头打磨锋利,它(箭)射人得不也就更深吗?
②使路上的积水不停地流,(它)必然会汇流到大海;使一筐又一筐土不停地堆高,(它)一定能和最高的山等同。
(5 )比喻,阐述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荀子《劝学》一文中与之相似的句子:“吾尝吱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出任意一句即可)
解答:(1)“木受绳”和“则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AC。“君子”是“不可不学”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译文:木头有了墨绳的矫正,就能处理得非常笔直;人若接受他人的劝谏,就能成为圣人。领会知识,重视请教,又有谁不能顺利地成功呢?诋毁仁德之人,憎恶贤明之士,就很容易触犯法律。因此,君子不可以不学习。”
故选D。
(2)C.“和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含义完全不一样”说法错误,荀子在《劝学》提到的“君子”也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故选C。
(3)C.“只有”说法不妥,忽略了限制条件“不下堂”和“不役神”。
故选C。
(4)①羽:名词作动词,装上羽毛;砺:锋利;不亦乎:不也……吗?译文:给箭栝装上羽毛,将箭头打磨,它(箭)射人得不也就更深吗?
②运:使动用法,使……运:即使……流动;行潦:沟中的流水,这里指积水;峻极:最高。译文:使路上的积水不停地流,(它)必然会汇流到大海;使一筐又一筐土不停地堆高,(它)一定能和最高的山等同。
(5)“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广泛的学习来穷究事理,就像顺着风乘坐舟船,身体不用劳累就到达远方了: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广博以穷理”比作“顺风而托”阐述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荀子“吾尝吱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些句子中,作者 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参考译文:
(一)
子路第一次来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爱好?”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说道:“我并不是问你这个,只是想说凭你的能力,如果能够努力学习,勤于问道,那么又有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问道:“学问难道还能有益于人吗?”孔子说道:“仁德的国君如果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那么治理国家就会失去正道;士人如果没有敢于教训自己的朋友,那么他就得不到善意的提醒;驾驭狂奔乱跳的马,不能放下马鞭;手中所用的强弓,不能有悖于榮具;木头有了墨绳的矫正,就能处理得非常笔直;人若接受他人的劝谏,就能成为圣人。领会知识,重视请教,又有谁不能顺利地成功呢?诋毁仁德之人,憎恶贤明之士,就很容易触犯法律。因此,君子不可以不学习。”
子路说道:“南山之上有一种竹子,不用矫正就已非常笔直,砍下这种竹子作为弓箭,可以射入犀皮、兽皮制成的盔甲。由此说来,又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孔子说道:“给做好的箭栝装上箭羽,将箭头打磨锋利,这样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拜了两拜,说道:“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二)
不学习而想求得知识,就像希望得到鱼但是没有网,内心虽然很迫切但没有收获;以广泛的学习来穷究事理,就像顺着风乘坐舟船,身体不用劳累就到达远方了。有了白粉青黛这些化妆品,西施就更加漂亮,而丑女宿瘤得以藏丑;对经典的研究深入,那么才能高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笨拙迟钝的人也可以醒悟。有纹理的梓木长到云彩那么高,也不能称之为台榭,原因在于没有经过公输班连接构架;天生性格直爽开朗,不能称它为君子,原因在于不懂基本的伦理道德定义的善恶得失。
想在一个早上就走出千里之外,必须借助于能追上自身影子的快马;想凌驾大浪渡水远去,必须依靠船和桨这种器具;要想知道得无所不包又不走出屋子,必须从书籍中来;要想探知深沉精微的道理又不耗损精神,必须从明师那里得到。因此,红色和绿色能改变素丝的颜色,训诚和教诲能改变愚昧无知者的心灵。太阳冲破黑云施放无尽的光明,那么万物都不能隐藏它的形状了;打开书籍史册考查古代现代的事情,那么天.上地下都不能隐藏它的情形了。何况只是鬼神呢?更何况只是人间之事呢?黑色的泥巴可以让它与金玉一样坚硬,弯曲的木头可以加工得合于绳墨,各种野兽可以教给它们排成战阵,牲畜可以训练它们前进后退,水中的鱼可以用音乐来感动它,机器和石头可以用真诚的感情感动它,又何况有着仁义礼智信并天生智慧最高的人类呢!
驷马拉车低昂合节,是训练它们的结果;凶猛攻击的猎鹰,是反复练习才驯服的。它们和那些一般的马、野生的鹰,本来实际上是一类,这些马和鹰凭后来的修整而高贵,而那些凡马和野鹰因只有先天的本性而低贱。使路上的积水不停地流注,必然会汇流到大海;使一筐土一筐土不停地加高,一定能和极高的山等同。大河滔滔无边,那么虬龙就会成群地游动;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那么道德就可以树立,修养就可以完备。于是可以安然地梦见孔子和周公了,怎么会只是解除窘迫的束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