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动物唱歌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动物唱歌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09 10: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小动物唱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基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动物唱歌》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富有童趣,很容易激起低年级学生的共鸣。这是一首中速稍快,风趣的儿童歌曲。选自歌曲的开头,形成了弱起的演唱形式。 1.音域:歌曲音域为八度,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C。2.节奏: | | | | 3.音程:纯四度4.调式:大调式 结构:上下两乐句 (二)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与能力。 1.节奏能力 很好的掌握了 两种节奏型,并对 一定的认识,知道 这些节奏型都是在一个拍子中,为两拍。 2.音乐知识 知道节拍、节奏、旋律、唱名、力度、弱起小节等音乐术语,并知其含义。 3.弱起小节演唱能力对弱起小节略有接触,少部分同学能够理解其含义。 4.力度记号掌握能力 能够了解f(强)p(弱)力度记号的掌握,并运用到歌唱中。 5.其他能力 学生们有着较好的音色与歌唱习惯;节奏、力度有较好的训练; 能够进行即兴的,简单的力度创编;具备一定的音乐活动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将采用模仿、互动、探究、合作、自主等教学方式,对本课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四)技术准备: 1.利用Overture2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2.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 二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着节奏、节拍、力度的练习,学生有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表现力的储备。大部分学生对节奏和节拍有较好的掌握能力,对新的音乐知识有一定的接受、吸收、掌握能力。 2.问题与对策: 问题1:歌曲第一句中的弱起小节 在以往的教学中是难点,在节奏和演唱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对策: (1)范唱时有明显强弱拍对比,并讲解节奏与节拍,反复练习这一小节,知道从歌曲的第几拍开始演唱。(教师指挥动作)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学唱并喜爱《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感受、模仿、对比等教学方法学唱歌曲,有节奏、自然地演唱表达歌曲情感,在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中掌握弱起小节。(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活泼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学唱歌曲,表现小动物一起唱歌的欢乐情景。弱起(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感受与演唱 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小节 一二句旋律不同之处的音准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导入【设计意图】以师生问好的形式(听唱法)使学生熟悉演唱歌曲的主要音,加强学生对音高、唱名音的位置的掌握。1.师生问好问题:我唱的是哪些音?运用师生问好的形式,使学生准确唱出音高,利用柯尔文手势熟悉唱名,音符在五线谱的位置。二、旋律与节奏【设计意图】运用听唱法,学生们通过观察、教师范唱,发现弱起小节,并在教师引导下练习弱起小节的演唱,解决了歌曲难点。 1.旋律——2.听记旋律:教师弹奏旋律,让学生自己画着拍子,听出旋律的每一个音,并找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一句旋律音高的位置,引导学生感受、聆听节拍、节奏、音高。3.按照学生写出的音高位置,其他学生进行判断书写是否正确,并按照音高位置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旋律演唱。4.对弱起小节的认知。教师出示此句旋律,让学生画拍演唱,并找出特殊之处。5.通过师生接龙的方式,认识纯四度,练习s d'的音准。通过柯尔文手势,感受 d'的音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纯四度。巩固节奏和音准,反复练习乐句 8.运用接龙、聆听、对比等方法,演唱好第二乐句的旋律,唱好一二句旋律的结尾音。反复练习,对比感受。三、演唱歌曲【设计意图】感受歌曲旋律,用准确的节奏和声音唱准旋律,通过自主识读乐谱,观察乐谱,找出乐谱中的力度记号,提升学生节奏、节拍的聆听、判断与演唱能力,能够完整演唱歌曲。1.初听歌曲,作者跟你的想法一样吗? 学生感受音乐。2.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从第几排开始演唱,画拍子带学生唱好弱起小节。3.学生自己画拍子感受弱起小节,并可以正确演唱。4.复听歌曲,出示歌词,学生小声跟唱。5.观察乐谱,学生自己探究、讲解力度记号,能够准确演唱出强弱力度。检测节奏、节拍、力度的掌握情况 。四、表现歌曲【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谱能力、观察能力、音乐要素的运用能力;分析音乐、即兴创编力度、演唱的环节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及素养。1.能够完整跟伴奏准确演唱歌歌曲,并表现好歌曲。2.在学生伴奏下,进行演唱歌曲,增加演唱歌曲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表演能力。五、唱好歌曲【设计意图】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歌曲的演唱形式,并不断地调整学生的音色、音准和节拍的掌握,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1.师生多次进行弱起小节演唱,接龙。2.声情并茂的完整演唱歌曲。六、课堂小结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二)评价量规:项目 评价要点A、优秀B、良好C、一般自 评互 评师 评教学效果评价能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演唱好弱起小节,表现出强弱力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特色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旋律 本课教学中把听唱法贯穿于这个教学活动。运用聆听、对比、演唱等方式,掌握歌曲旋律、节奏、节拍、力度等难点。培养学生内心听觉在已掌握的音,听出一句完整的旋律,学生画着拍子,依靠听音、内心记忆唱出新的旋律,并且准确,完整。(三)学生自主创编力度 本课涉及力度记号的运用,f、p的力度学生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同学讲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不同的“老师”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附件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