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粤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6 17: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刘心武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
2、体会微型小说的构思精巧、意蕴深刻,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
3、总结、领悟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4、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分析课文总结出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定义: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这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物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的小说体裁。篇幅已决定了微型小说不可能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的宏篇巨著,它只能是文学园地中一方翠绿的草坪,一朵芬芳的米兰。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和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的《差别》,请你们说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篇小说,为什么?
如果有兴趣,同学们简单复述两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走进课文
赏析《等待散场》:
《等待散场》是微型小说,所以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是就在这 不多的文字中,作者述说了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并不是绝对完整,但是小说也是波澜起伏,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
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走进课文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请大家说说《等待散场》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等待散场》中使用最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白描。
具体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走进课文
思考:
《等待散场》结尾含蓄隽永,结合整篇小说,说说“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你在阅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自己预测的结尾是什么样的?
“永恒的旋律”指的应该是“爱情”——纯洁的爱情的伟大力量。
走进课文
赏析《差别》:
《差别》的篇幅更短,所以小说故事中的矛盾更加集中,这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抛出了矛盾——两个许多方面都相差不远的年轻人在事业上有不同的境遇。
然后快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通过一个实例简洁地解说了小说开头提出的矛盾。
走进课文
优秀的微型小说,大多具有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其结尾往往出奇制胜,新颖别致。在认真揣读的基础上,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象,猜故事的结局(是为“猜读”),并把它描述出来(是为“续写”)。布鲁诺能不能赶上阿诺德?请你合理想象,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小说《差别》。
猜读续写是一种高级的益智“游戏”,有点像“给个谜语让你猜”。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推断、想象能力,给《差别》续写出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结局来。
拓展:
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这些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也有零碎地分析到了,大家只要整理一下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另外看几篇小小说,再来体验一下它“小、新、巧、奇”的特点。
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可能是感冒了。 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一迟疑,说:我是杀羊的。 我说:杀羊?那钱不少挣吧? 病人说:还行,其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 我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我说:噢。心想可怜的羊们哪。 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杀羊
病人说:是呀,有的确实会哭,还下跪呢!病人的表情显得兴奋。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脖子,这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账,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肚子,俺的娘呀,它的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我说:是呀,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人说:是呀,我当时恨自己呀,干嘛非杀母羊呢?等它生下3只小羊,我又能另外赚多少钱呀! 我口里说,噢。心理想,狠心的你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我给病人试脉,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片,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①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
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药铺了。我洗了手,慢慢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② 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同事说:那人大款吧? 我说:不,那人是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我说:感冒。
下面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说采用口语形式行文,语言显得简短、朴素、明晰而又贴切、自然。 B.小说的结尾很洗练,也是重要。如果删掉它,对“我“虚伪、冷醋、自私的性格的 刻画将逊色许多。 C.小说对病人杀羊情景写得太多,对“我”“杀羊”写得太少,因而主旨的提示显得 不充分。 D.“我”和那位病人都十分爱财;但“我”取之有道,且富于正义感,对为恶者敢于 惩罚。 E.小说的主旨是在讽刺当今医疗行业的“杀羊”之风:为追逐私利而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辅助练习:
C
D
@小说以“杀羊”为题有什么好处?
①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通过衬托突出“我“的贪心和冷酷,给读者以联想的空间
@分析文中①②处文字的作用?
①有力地刻画了“我“装腔作势,哄骗病人以获取超额奖金的卑劣形象。 ②点面结合,提示了医生痛“宰”病人现象的普遍性。
@就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①衬托的方法。②点面结合的方法。③人物无名无姓,但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十字路口(林高 )
凑巧那天我无所事事,在家里愣了半天,竟有些呆了,觉得还是出去溜达好,就四处走。最后来到十字路口。 在转左的侧道,有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汉子吸引了我。他站在斑马线上,车辆停住,让他过去。他却示意司机可以开车走。 他仍站在斑马线上。接着而来的车子乖乖地停住。他又举手示意司机可以看车走,嘴角藏有一丝得意的笑。 忽然,他跨出一步,作过马路状。车子接二连三煞住,车笛尖叫一声惊愕,再叫一声愤怒。那中年汉子退回一步,举手示意司机可以开车走,然后放声大笑。
他走了,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他光鲜的衣着使得眼里的光芒更叫快乐。 他拐弯,直走,又拐弯,直走;凑巧我和他走同一条路。 来到另一个十字路口,在转右的侧道的斑马线上,他又重施故技,大笑,这一次禁不住手舞足蹈。 不料警察来了,警察应该是接到“电话”才来的,一来就把他带走。他边挣扎边叫喊,喊叫出来的话可完全符合语法:我在指挥车子,我在指挥车子! 回家后我还一直在想那个中年汉子,以致错过了八点新闻报道,只好把他抛开,静下心来看书,看一本毫无趣味又不得不看的书:《人的一半不是人》,凑巧我看到最后一章——权力结构与人生。
《十字路口》最为成功的地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卒章显志;另一方面是故事后有故事。
所谓的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最后点明文章要表达是主旨,达到提升全文格调的效果。如果只读《十字路口》的前面部分,我们会认为这个中年人是从哪个精神病院走出来的病人,这篇微型小说也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但是作者的结尾意味深长。文章要反映的主题一下子突现在我们面前,“人的一半不是人”,这句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通过这一段的突现,现代人对权力的迷恋,权力主宰着人生,这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就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这样,我们再来反观中年汉子的行为,我们就不会只注意到他在指挥车子这一表面行为,在这一行为背后,是他对权力的极度迷恋,他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是一个权力的奴隶。
写作微型小说方法
如何开头?
方式有三种:
1、造成悬念,引起兴趣。
2、开门见山,进入情节。
3、含蓄蕴藉,曲径通幽。
中间部分如何写作?
三种基本类型:
1、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
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写作微型小说方法
写作微型小说方法
2、重旨复意式
①象征
②双关
③比喻
④省略
3、采用其它文体和艺术体裁的特长。
写作微型小说方法
如何结尾?
三种方法: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3、出人意料,扣人心弦。
写作训练 以“宽容”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资料:
现有的微型小说作品资源:《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微型小说三百篇》、新出版的《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百花园——小小说世界》等报刊。 现有的微型小说理论资源:《历史与理论:20世纪的微型小说创作》、《规律与技法:转型期的微型小说研究》、《群体与个性: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家研究》。 校内外若干名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苏定华、李利君、林荣芝、邓石岭等)。 网上的研究资源:小小说大王网站、《文学欣赏》学习网站、微型小说网站等等。
【刘心武】 (1942~ )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妙语联珠《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妙语联珠的艺朮特色。他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 等等。
请你思考:要合理地作出推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大胆地驰骋想象,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善于从原作前文中捕捉暗示性的信息;
2、情节的推进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发展;
3、要讲究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1、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从他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巧妙切入;
2、不能胡思乱想,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合“法”,有较为深刻的意蕴,能给人以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