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短文两篇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
D.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2.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愚兄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将“就”改为“才”)
B.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
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
D.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删去“实地”)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5.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文化传承·文化积累】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家:______________ 作品:_______________
2.【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6.阅读《谈读书》语段,回答问题。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3.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②~⑤句阐述的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影响。
7.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⑤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第②段中加粗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3.画框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四、问答题
8.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请自选话题,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展示你的读书成果。(不少于50字)
五、填空题
9.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狡黠(___________) 诘难(___________) 滞碍(___________)
阐证(___________) 死抠(___________) 咀嚼(___________)
10.文学常识填空。
(1)培根,______国哲学家、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使用正确,“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A项,对象误用,“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班集体。B项,对象误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来形容比赛。D项,对象误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2.答案:B
解析:A.“愚兄”是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C.“惠存”是敬辞,意思就是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指本人将某物送给别人。D.“拙作”是谦辞,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作品是粗陋之作。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B.应把“高高兴兴地”调至“把自己的创意”前。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先通读文段,然后根据语段的逻辑顺序或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第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首位。然后④是说“读什么书”,③是说“怎么读”,②是说“怎么防止‘死’读书”,根据行文逻辑顺序,即可得到答案为①④③②。
5.答案:1.活动一:冰心 《繁星》《春水》
2.活动二:
步骤一:上网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心研读,并写读书笔记。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3.活动三: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6.答案:1.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举例 对比
3.排比。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4.读书的益处。举例论证。
5.数学不简单,它和科学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细心的人,因为数学很严密,只要有一个小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的数学题很难解,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不会因为题难而放弃解题。数学比较开放,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其思维肯定也很开放。
7.答案:1.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2.承上启下。承上——表明读书必须活读,必须会意;启下——以诸葛亮的例子再次说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可取的。
3.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
8.答案:在优美的散文中,我看到了华美的文字在跳舞狂欢;在《朝花夕拾》里,我理解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在古体诗中,我听到了诗词格律打起的铿锵有力的节拍。
9.答案:xiá jié zhì chǎn kōu jué
10.答案:(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