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8:2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而是寓情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深厚的感情。
B.齐白石对虾的神态和精神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就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有位画家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虛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画画才能感动人?
3.第三段举古诗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4.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三、问答题
9.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创造性思维”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10.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古迹的意蕴……
(1)【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仿照下面画框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一般指向具体的环境、场所。句中要求别人设想处在自己的地位上或处境中,替自己着想,应用成语“设身处地”。
2.答案:C
解析:A.应将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B.选择疑问句无论有几个分句,句末使用一个问号,中间的停顿用逗号,故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逗号应在引号外面。
3.答案:C
解析:中国画不强调“光”,是因为中国画重在表现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对光的要求并不高。
4.答案:D
解析:D项“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有误。
5.答案:B
解析:本题运用【病句判断法】。A项“回响”与“情谊”搭配不当;C项“超过”与“以上”重复;D项缺少主语。
6.答案:B
解析:本题运用【语序排列“三注意”法】①交代写作的对象,所以①为首句,①中的“最宜入诗入画”和③中的“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存在对应关系。②中的“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引出后面⑤中郑板桥和苏东坡的例子。④是总结性的句子,所以放在最后。
7.答案:A
解析:通读语段及所有语句,根据语段第一句中的“概括、剪裁”可知,此句与③句之间存在总分关系;再根据②⑤④⑥句具体介绍《寒江独钓图》,以及①句与②⑤④⑥句之间的总分关系,可确定顺序为①②⑤④⑥。根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A。
8.答案:1.总领全文,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
2.既要准确描绘自然地理,又要充满画意。
3.作者举李白的诗,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作者以古诗情寓于景为例,来说明意境对诗画的重要性。
4.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无论是诗歌还是山水画,只有做到情寓于景,才能感动别人,也才有了灵魂。
9.答案: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解析:“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解答这类题可按照以下步骤:分析材料,找出句子主干;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地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或多余信息;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使用代词、过渡性语句等;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涵盖重要信息。报据以上方法,语段可压缩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0.答案:(1)画家 就要用一幅长卷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诗人对应的是写诗赞美,再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展开,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联。注意词性、短语类型要相对。“把洒”对“临风”,“问鲶鱼”对“歌盛世”,后面剩下的相对应,且语意要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