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6: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课前预习篇
5 搭 石
人类的智慧
新课导入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记忆,丰子恺先生的记忆中有白鹅,老舍先生的记忆中有猫、母鸡。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而牵绊人们最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于作者刘章来说也是如此,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是家乡的小山村,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今天作者带我们到他的家乡去认识搭石,来表达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目标导学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重点)
3.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难点)
1. 会认“汛、谴”等7个生字,会写“访、鞋”等10个生字。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章,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
文学成就:196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受聘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涨 zhǎng(涨价)
zhàng(涨红脸)
运用: 1.最近鸡蛋又涨(zhǎng)
价了。
2. 他们俩全都涨(zhàng)红着
脸,尴尬地看着对方。
正音:汛4期(xùn xǜn) 谴4
责(jiǎn qiǎn) 阔绰4 (zhuò chuò)
辨形:“挽”字的右部不是“兔”,是“免”。“懒”字的右部是“赖”不是“敕”。
近义词
大概——大约 情景——景象
谴责——指责 根据——依据
反义词
无名——有名 懒惰——辛勤
平衡——失衡 轻快——沉重
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辨析:两个词语都表示“按照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不同在于:“理所
当然”偏重于应当如此,适用范围广。 “天经地义”偏重于合乎道理,色
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运用:1. 我们选信得过的人当代表是理所当然的。
   2.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天经地义的。
间 jiān(中间)
jiàn(间隔)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ABCC式词语: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ABCC式词语:无所事事 生机勃勃 小心翼翼 波光粼粼 忠心耿耿
保持平衡 保持微笑 保持距离 保持警惕 保持身材
词语天地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汛期 访友 脱鞋挽裤 间隔 懒惰 平稳 平衡 协调有序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
比喻
其他方法
阅读方法
快速默读
认识中心句并学会应用
课文品读
1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
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句解:说明了要建搭石的原因,从侧面写出了小溪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入秋
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句解:说明了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摆搭石的。】
【段解】介绍了搭石的原因和怎样搭石。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谴责:斥责;责备。
造句:人们纷纷谴责他横冲直
闯的行为。
②平衡:双方相等或相抵。
造句: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思考:为什么要搭石?是怎样
搭的?
因为每年山洪过后,河水猛涨,人们过河时,需脱鞋挽裤,而到了秋季,天气变凉,水也变凉,人们需踩着搭石过
河。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
两岸找来一些比较平整方正的
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
2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
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句解:搭石,
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①
这里的人懒惰(duò)。【句解:作者将两种情况作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早早地将搭石摆好;二是没有摆放搭石。从中能体会到人们都喜欢勤劳的人,对早早摆放搭石的人赞赏有加。】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句解:这句话描写的是调整搭石的老人,刻画了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héng)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思考: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
人们怎么过小溪呢?用课文中
的句子来说一说。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③协调有序:配合得恰当,很
有秩序。
造句:他做健美操时,姿态优
美,动作协调有序。
④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在荡漾。
造句:儿童公园里的明泽湖,水
光潋滟,清波漾漾,美不胜收!
⑤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很多,
姿态美。
造句:灯光下,人影绰绰,光
影虚渺,如画一般。
⑥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造句:不要把别人的关心帮助
当作理所当然。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摆搭石。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及摆放搭石、调整搭石。
【句解:具体写出了紧走搭石的原因,蕴含一定的科学规律。“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的运用,使文章妙趣横生。】战士们热血沸腾⑦,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
那么协(xié)调有序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
面的紧跟上去,嗒(dā)嗒的声音,像轻快的
音乐;清波漾漾④,人影绰(chuò)绰⑤,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比喻)
【段解】写了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4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
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
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
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才相背而行。【句解:“总会”和“再”体现
了家乡人的谦让美德。 两人相对走搭石,他
们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
走,还要唠家常,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家乡人相
互谦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美好品质。】
思考:“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
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
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
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
美感。”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
个画面写得这么美的
“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把“嗒嗒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
色的美丽画卷。
思考:人们是怎么走搭石的?
人们牢记“紧走搭石慢走
桥”的口诀,一行人走搭石
时,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
跟上去,协调有序,不抢路,
不突然止步。两人对面走搭石
时,会招手让对方先走,年轻
人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过河。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
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⑥的事。【句解:年轻人遇到老人走塔石,总要俯下身
去背老人过河,这在人们看来是“理所当然”
的事,充分体现了家乡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的美好品质。】
5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解:这是本文的中心句。】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 亲们美好的情感?
如果有人发现哪块搭石不
稳,就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摆放稳当;走搭石的时候,两个人相互谦让,让对方先走;年轻人遇到老人过河,就伏下身子,把老人背过去。
拓展:发挥想象,将句子补 充完整。
(1)假如遇上盲人来走搭石,其他人总要 ____,人们
把这看成是____ 的事。
(2)假如遇上胆小的小孩子来走搭石,他们总要____ ,人们把这也看成是 _____的
事。
(3)假如遇到_____ ,__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走搭石。描绘了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搭石。赞美故乡的搭石,同时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品析:搭石任人踩踏,将
小溪两岸的小路联结起来,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言。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起故乡的泥土小路,也联结起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结构图示
话搭石——溪里有间隔的——排石头
摆搭石
走搭石
赞搭石
搭 石
找来石头
摆放平稳
协调有序
相互谦让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点面结合
由表及里
借物喻人
心想他人
无私奉献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感悟心语
读完课文,我体会到作者故乡的人们的责任感很强,勤劳、互助、谦让。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习“搭石精神”,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时刻想着为他人
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甘做搭石!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借景抒情,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完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使读者感同身受。
仿写思路:借景抒情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深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最后,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写景是次,抒情是主,要为抒情而写景。
我的练笔: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运用借景抒情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习题解答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参考答案:用了4分钟。了解的内容有:摆放搭石、整理搭石、紧走搭石、礼让对方、帮助老人。阅读体会:我认为在阅读时一定要提高注意力读,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词语,只要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先不用管,接着往下读,而且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参考答案:乡亲们摆搭石,体现了勤劳助人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两个人对面走搭石,体现了谦让美;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体现了敬老美;搭石与乡亲们都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课后作业篇
“放下”“找来”“踏上”“离去”等动作描写,体现了摆搭石人为他
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家乡人相互谦让、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美好品质。年轻人遇到老人走搭石,总要伏下身去背老人过河,这在人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充分地体现了家乡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课后习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