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6: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4 圆明园的毁灭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中国人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这万圆之首被化成一片灰烬,这就是火烧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变成
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目标导学
1.会认“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重点)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英琦,女,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主要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
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字词识记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估、煌、殿、陵、宏、奉”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藏 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
运用:1. 老师带着小朋友在玩捉迷藏(cáng)的游戏。
2. 祖国的地下,埋藏着无尽的宝藏(zàng)。
正音:毁灭(huǐ hiǔ) 估计(ɡū ɡù) 统一(tǔn tǒng)
辨形:“镜”的右部为“曰”,不要少写一横。“辉”的左部“光”末笔竖弯钩变
竖提。
近义词
宏伟——雄伟 瑰宝——珍宝
仿照——仿造 闻名——著名
反义词
热闹——冷清 精华——糟粕
不可估量——屈指可数
宏伟  雄伟
辨析:两个词都有伟大的意思,都可修饰具体的事物。不同在于:“宏伟”
侧重于宏大,也可形容理想、谋划,如“宏伟的规划”。“雄伟”侧重于雄
壮,如山峰、建筑物等,但不能形容理想、谋划等。
运用:1. 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奉献力量。
   2. 天安门是多么雄伟壮观啊!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描写建筑的词语: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众星拱月 亭台楼阁
描写建筑的词语:琼楼玉宇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精美绝伦
词语天地
词语搭配
金碧辉煌的殿堂 金碧辉煌的城堡 金碧辉煌的建筑 
珍贵的历史文物 珍贵的礼物 珍贵的水晶鞋 珍贵的汗血宝马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毁灭 估计 拱桥 辉煌 殿堂 丘陵 饱览 境界 宏伟 唐宋 闯进 统一 销毁 奉命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其他方法
修辞手法
排比
反衬的手法
阅读方法
边想象边阅读
课文品读
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ɡū)量的损失①,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句解:总领全文。“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物很多,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①②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损失:没有补偿地消耗或失去。
造句:金钱损失了还能挽回,
信誉就很难挽回。
①思考:初读课文后,你感受
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宏伟壮观,也感受到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②思考:作者认为中国富强的
责任在谁的身上?
作者认为中国富强的责任在少年人身上。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
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句解:交代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及用途。】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②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段解】圆明园的组成及分布。
3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huī)煌(huáng)
的殿堂③,也有玲珑(lóng)剔(tī)透④的亭
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
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排比)【句
解:此句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内主要
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形成了
完美的结合,读时语气应抑扬顿挫,体现出欣
赏、赞美之情。】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
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lán)园,苏州的
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
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
(yáo)台,武陵(líng)春色。园中不仅有民
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
⑤在天南海北,饱览⑥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
②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
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
中心。
造句:像众星拱月似的,学生
们围在老教授身边,肩膀靠着
肩膀,胳膊挽着胳膊。
③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
建筑物。
造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
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④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
明,结构细巧。
造句:玲珑剔透的水晶工艺品,
令人叹为观止。
⑤漫游: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造句:无论我们漫游到什么地
方,命运总是在前面引路。
⑥饱览:尽情地观看,看不够。
造句:他饱览群书,学识渊博。
②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
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为圆明园集园林艺术于
一身,建筑风格各异、千姿百
态,收藏着珍贵文物,是中国
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
的一部分,所以说圆明园的毁
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本段的
总结句,写了人们游览圆明园的真实感受,表
达了作者对汇聚天下风光和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的圆明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灿烂
艺术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段解】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
4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hóng)伟,还收藏着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句解:过渡句,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圆明园内建筑的总结,
后半句引出对圆明园内珍贵历史文物的介绍。】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
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⑦。【句
解:从时间跨度和文物类型上巧妙地指出圆明园
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所以,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④
【段解】写了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③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
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的文物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④思考:作者为什么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反衬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⑦ 奇珍异宝:奇异的珍宝。
造句: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着许
多奇珍异宝。
⑧瑰宝:珍奇的宝物。
造句:大熊猫是我国的瑰宝之一。
⑤思考: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
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
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
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5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
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句解:“凡是”“统统”是说全部,表示一个不剩,从中看出侵略者的贪婪。“任意”,想怎样就怎样,说明侵略者的野蛮,不讲道理。】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fèng)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⑧、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jìn)。【句解:这句话与开头照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⑤⑥⑦
【段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激起我们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⑥思考:伴随圆明园一起化为
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
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⑦思考: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
评价圆明园的?你从评价中体
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评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博物馆、艺术馆。体会到了作
者对圆明园、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也体会到了作
者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痛惜之情,
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结构图示
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
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高度评价
圆明园
英法联军
毁灭(损失不可估量)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掠走
运走
毁掉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悟心语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不是为了雪恨,而是为了记住耻辱,记住教训。只有万众一心,使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发达,历史的悲剧才不
会重演!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本文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反衬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仿写思路: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我的练笔:请用反衬的手法写一段话。
课后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教师指导: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文章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要重视朗读训练,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想象读,把自己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课后作业篇
课后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参考答案:从时间跨度和文物类型上巧妙地指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体会到了作者对圆明园、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加深了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这里的时间是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答案:因为圆明园中珍藏有中国先秦至清朝几千年的珍贵文物、资料及世界许多国家进贡的珍稀礼品,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水平,这么珍贵的瑰宝化为灰烬不能不说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课后习题解答
◎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阅读链接:(见教材第56页)
参考答案:这首诗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是: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喜爱和赞美,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