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8 慈母情深
父母之爱
6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蒸笼一样的工厂做工,每月只有二十七元的收入,她用龟裂的手指细数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那么坦然从容地把钱塞到了视书如命、渴望得到一本书的儿子手中。这是怎样感人的一幕啊!请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走近母亲,走进
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文章——《慈母情深》。
目标导学
1. 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碌”等15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学会感受母亲的爱。
3. 学习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和品质的写作方法。(重点)
4. 通过阅读描写母亲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梁晓声(1949—),当代著名作家。现居北京,曾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成就: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曾获全国短篇、中篇小说奖、“吕梁文学奖”等。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知识链接
《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英雄史诗。小说分两部:第一部描写1942年7月德寇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第二部描写州委书记普罗庆柯和区委书记刘季柯夫领导下的“青年近卫军”对敌人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字词识记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歇、狭、勉”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龟 guī (乌龟)
jūn(龟裂)
运用:养殖乌龟(guī)是很辛苦的,不信你看叔叔那双龟(jūn)裂的手就知道了。
正音:噪声(zào zhào) 脊背(jǐ jí)
辨形:“抑”左窄右宽,右部是短撇与提平行,竖挺直有力,最后一笔为
悬针竖。“权”左窄右宽,第3笔的撇稍短,最后一笔的捺舒展。
近义词
耽误——耽搁 连续——持续
疲惫——疲乏 周围——四周
反义词
瘦弱——强壮 忙碌——悠闲
失魂落魄——镇定自若
忙碌 繁忙
辨析:两个词都有“事情多,没有空闲”的意思。“忙碌”一般指人,而
“繁忙”一般指事情,如“工作繁忙”等。
运用:妈妈整天在公司忙碌,爸爸也是公事繁忙,他们都没有时间带我出
去旅游。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失魂落魄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日久天长 见多识广 左顾右盼 千辛万苦
词语天地
词语搭配
龟裂的手指 纤细的手指 干枯的手指 细长的手指 短粗的手指
呆呆地扫视 淡淡地扫视 默默地扫视 冷冷地扫视 不停地扫视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辞退 压抑 忙碌 吊着 噪音 脊背 竟然 龟裂 买书哇 忍耐 酸痛 权利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
阅读方法
朗读体会法
其他方法
概括主旨的方法
课文品读
1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piān)小说——《青
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句解: “一直”说明了“我”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2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
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①
3 但我想有一本 《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pò)①。【句解:“失魂落魄”说明作者想买书的程度。】
4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
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句解:“吃进了肚子里”体现了“我”家境贫寒。】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
常惊慌的样子。本文指“我”
想有本书而心神不宁的样子。
造句: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失
魂落魄。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的愿望是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家境贫困,难以实现。
①思考:“母亲还从来没有一
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
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
钱。”两个“从来没有”说明
了什么?
两个“从来没有”说明家
境比较贫寒,生活比较节俭。
这次买书虽然只要一元多钱,
但不是一笔小钱。
5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sǒng)恿(yǒng)之
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6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
方。【句解:“第一次”说明既新奇又内疚。】
7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yì)。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tuí)败。七八十 台破缝纫(rèn)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8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②一遍,却发现不
了我的母亲。
9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zào)声震
耳欲聋。③【句解:“震耳欲聋”说明噪声大。】
10“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11“找我妈!”
②扫视:目光迅速地向周围
看。本文指作者在母亲工作的
地方环顾左右寻找母亲。
造句:我向台下扫视了一下,
就开始了我的演讲。
③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
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造句: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
耳欲聋。
④疲惫:形容非常疲乏。本文
指母亲的眼睛显得很疲乏。
造句: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
到家,倒头就睡。
②思考:母亲是在一种什么样
的环境中工作的?
酷热、噪声震耳欲聋,母亲的工作环境异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其艰苦。
12“你妈是谁?”
13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14“那儿!”
15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16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外貌描写)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句解:
“烤”表明灯光强。】③
17“妈——”
18“妈——”
【句解:这两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9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hè)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
惫(bèi)④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
睛……(神态描写)
【段解】这段话是对母亲的神态、动作的描
写,写出了母亲在极其疲惫的劳作中艰难转身的情形,刻画了一个疲惫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④
20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21“我……”
③思考:第16自然段对母亲的
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画
了其身体瘦弱的形象。“极其
瘦弱”说明了长期的贫困生活
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
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
难。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
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
张口要钱作了铺垫。
④ 品析:“背直起来了,我
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
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
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的眼睛……”赏析这
段话动作、神情描写的作用。
作者把三个“我的母亲”放在后面,突出母亲的动作、神情带给“我”的强烈震撼和难以言表的痛楚,这些不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眼中、心中,也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⑤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造句:看着父亲那双龟裂的
手,我流下了眼泪。
22“有事快说,别耽(dān)误妈干活!”(语
言描写)【句解:这句话抓住母亲的语言来写,我从中体会到:母亲的忙碌和辛苦。】
23“我……要钱……”
24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
(jìng)说出来了!
25“要钱干什么?”
26“买书……”
27“多少钱?”
28“一元五角就行……”
29 母亲掏衣兜(dōu),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
毛票,用龟(jūn)裂⑤的手指数着。【句解:这是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从“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可以看出“我”的家境的贫寒,从“龟裂的手指”可以看出母亲的辛劳,“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这不多的钱的珍惜。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浓浓的母爱。】⑤
30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⑤思考:你觉的“一元五角”
钱多吗?母亲为什么这么在意
这“一元五角”钱?“一元五
角”钱包含什么情感?
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
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
期,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都很
贫寒,“一元五角”钱已经是
一笔不少的钱。用“一元五角
钱”可以解决家庭的很多问
题,用这些钱买一本书相当奢
侈,所以母亲很在意。在物质
相对丰富的今天,“一元五
角”钱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在
当时意义深重。对现在的孩子
来说,也许很难理解。因为物
质丰富往往会让孩子忽略了对
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
母的深情觉得理所当然,缺少
心存感激。文中的“一元五
角”钱既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
爱和支持,也包含着作者对母
亲的敬爱和感激。
⑥思考:作者写旁边一个女人的
话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通过对这个女人的语言
描写,从侧面表现出了母亲挣
钱的不容易,与母亲给“我”
钱时的毫无怨言形成鲜明的对
比,表现出母亲对“我”读书
的支持和浓浓的母爱。
【句解:“旁边一个女人”对“我”买书是反对的态度,语气中包含着对母亲的体贴,对“我”不体谅母亲的埋怨。】⑥
31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
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
爱看书的!”【句解:母亲话语中的“挺高兴”
说明母亲认为孩子爱看书是好事,应该支持。】
⑦⑧
3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句解:省略号既省略了母亲接下来的辛苦劳作,又省略了“我”当时内心的感受。】⑨
33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⑩
34我鼻子一酸,攥(zuàn)着⑦钱跑了出去……
35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句解:给母亲买罐头,用来说明“我”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觉得自己应该懂得体贴、关爱母亲。体现出“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⑥陷入: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
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本文指母
亲给了“我”钱后,又投入到
工作中去。
造句:听完报告,人们都陷入
了沉思。
⑦攥着:紧紧地握着。
造句:他攥着绳子拼命地向上拽。
⑦思考:说一说在“我”问母亲要钱的过程中,母亲两次大声回答,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因为缝纫机发出的噪声中,母亲看到我有点吃惊,才大声低问。后一次同样是在缝纫机的噪声中,母亲因为我喜欢看书而感到高兴,大
声地对同事说话是一种自豪。
⑧ 思考:母亲是怎样看待“我”买书这件事情的?支持“我”买书,愿意为
“我”看书花钱。
⑨ 思考:作者连用四个“立刻”,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立刻”反复运用,意在表明母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争分夺秒地工作,没有喘息的时间,突出表现了母亲劳
动的艰辛。这与母亲给“我” 钱的过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慈母情深。
36“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37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
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句解:“又”
说明无论多难也要给予儿子坚定的支持,这更突出
了母亲深沉的爱。“凑” 说明了在“我”花掉那
一元五角钱后,母亲又拿出一元五角钱,显得更不
容易了。】我想我没有权(quán)利用那钱再买
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句
解:“为自己”是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为母亲”
是为母亲用心良苦。】
38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⑩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第
一次”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第一次”说明
“我”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
母亲工作的辛苦,内心深处萌
发了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之
感。
思考:如何理解“我想我没
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
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
亲”?
母亲挣钱那么不容易,
家境那么困难,但她仍毫不犹
豫地再次给钱让“我”买书。
“我”如果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
东西,实在是对不起母亲,对不
起母亲那浓浓的爱子深情。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结构图示
“我”
敬爱
感激
支持
疼爱
支持“我”,给“我”钱买《青年近卫军》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支持和鼓励“我”买书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感悟心语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中表
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我们也要理解母亲对我们的爱哦!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作者多次采用动作描写来表现母亲的辛劳。
仿写思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如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这一连串的动作,突出了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争分夺秒舍不得浪费时间的行为。
我的练笔:请你学习这种方法,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性格特点。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动作描写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课后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参考答案:“‘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这个场景说明无论多难也要给予儿子坚定的支持,这更突出了母亲深沉的爱。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的眼睛……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课后作业篇
课后习题解答
参考答案: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效果:强调了某种意思,突出了某种情感。第一句作者把三个“我的母亲”放在后面,突出母亲的动作、神情带给“我”的强烈震撼和难以言表的痛楚,这些不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眼中、心中,也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句“立刻”反复运用,意在表明母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拼命挣钱,没有喘息的时间,突出表现了母亲劳动的艰辛。
文中类似这样的句子有: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这两个“第一次”说明“我”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内心深处萌发了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