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6: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读书之趣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韩愈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和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都有哪些读书方法吧!
目标导学
1. 会认“耻、识”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重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通过了解《论语》、读书三到、读书三要,领会古人读书刻苦专心的精神。(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孔圣人、万世师表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文学成就: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说,构建了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
主要作品:孔子晚年修《诗》《书》《礼》
《易》《乐》,撰《春秋》,合称“六经”,其言论语录主要记录在《论语》中。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文学成就: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世尊称朱子,与二程(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
主要作品:《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耻、岂”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运用:1. 世上还是好(hǎo)人多。
2 . 她的爱好(hào)很广泛,有读书、唱歌、跳舞、旅游等。
3. 她能一眼从许多答案中识(shí)别出正确的那个。
4.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博闻强识(zhì)的学者。
正音:诲人不倦(hu huǐ) 窥天(gu kuī) 恒久(hén  héng)
辨形:“诵”字左窄右宽,“用”的撇变成竖,最后一笔是悬针竖。“恒”字左窄右宽,“日”稍扁,最后一横稍长。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识{shí(识别)
zhì(博闻强识)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所谓
诵读 岂止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阅读方法
学会运用明确的观点拓展开来写
边阅读边反思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态度
其他方法
边读边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内涵
课文品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①也。【句解:这句话讲的是读书的态度,说明知或不知,实事求是就是智慧。】①
敏②而好学,不耻(chǐ)③下问。【句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形容人谦虚好学。】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④,诲⑤人不倦。【句解:这句话讲的是对待自己学习态度和对待向自己请教的人的态度。】②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句解:孔子否认了自己是天才,并且总结出好古、勤学是他成功的两条经验,他以古代文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知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句解:孔子认为真正有志于学问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知:同“智”,智慧。
②敏:聪敏。
③耻:以……为耻。
④厌:满足。
⑤诲:教诲。
①思考:怎样理解“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句话?
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导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
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②思考:怎样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
自己对待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对待别人要“诲人不倦”。这里孔子所说的三件事,是他日常所践行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自勉的。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论语》中的话多是如此,讲的都是一些常情,常理,常识,关键在于实行和坚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人格的伟大,以及一些学习的门径。
③思考:怎样理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
读一本书要专心致志,就一定要三者到位,要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句解:孔子曾不吃饭、不睡觉,用来思考问题,不但收效不好,而且适得其反,因此主张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的表现。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但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努力学习。
④ 思考: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篇短文的“三到”读书法启发我们:读书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为急迫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余尝谓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句解:中心句,说明了读书的要点,有效地读书是读书的关键所在。】③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⑦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yǐ),眼口岂(qǐ)不到乎?【句解: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只有三到都到了,读书才有成效。】
  ——[宋]朱熹(xī)
⑥谓:说。
⑦漫浪:随意。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论语》教导我们对待学问要实事求是,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勤奋学习,主动进取,注重实践;“读书有三到”告诉我们要专心致志,有效的读书必须要眼到、心到、口到。
感悟心语
古人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态度方法,在今天仍然有借鉴之处,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有关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同时激发我们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围绕中心意思写。
仿写思路:围绕中心意思写,就是把一段话的中心意思用“总—分—总”或“总—分”的结构写具体。先总讲一个事物的特点,再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征来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具体,一目了然。
我的练笔:写一写你自己的读书方法。
课后习题解答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这篇课文所选的内容都是文言文。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有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朗读中的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课后作业篇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第一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的表现。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但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努力学习。
第二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
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之中,心到最为急迫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教师指导:本课教给我们一些古人对待读书和学习的方法与态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真实的读书情况,谈一谈这些学习方法与你之前所用方法的异同,哪些内容对你更有启发,启发是什么,以及今后在读书学习方面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