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27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27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16: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西双版纳是个美丽的地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节日。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难忘的泼水节的!
目标导学
2. 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重点)
3.对照图文,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难点)
1. 会认“泼、族”等17个生字,会写“忘、泼”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知识链接
泼水节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会举行赛龙舟、泼水祝福等活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泼、度、龙”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运用:1. 我住在上铺(pù),妈妈给我铺(pū)了一个崭新的床单。
2. 为了庆祝这个盛(shèng)大的婚礼,他们在每个盘子里都盛(chéng)满了各色佳肴。
正音:活泼(bō pō) 人民(mín míng) 健康(jàn jiàn)
辨形:“穿”字的上面是“穴”,不要写成“宀”。
近义词
高兴——快乐 欢乐——欢快
特别——非常 健康——健壮
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反义词
清——浊 欢迎——欢送
欢乐——悲伤 开始——结束
笑容满面——愁眉苦脸
祝福  祝贺
辨析:二者都有表示良好心意的意思。区别在于,“祝福”是表达希望对方
平安幸福的愿望,所说内容并不一定能实现,而“祝贺”则是对已经成功
的人或事表达自己的庆贺。
运用:1. 即将远行的朋友,我祝福你一路平安。
2 .她获得了歌唱比赛第一名 ,大家纷纷祝贺她。
铺{ pù(当铺)
pū(铺床)



盛{ chéng(盛饭)
shèng(茂盛)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词语搭配
ABAB式词语:火红火红 “一~~”式词语:一条条 一串串
“四~八~”式词语:四面八方
“四~八~”式词语: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四时八节
鲜红的地毯 鲜红的樱桃 鲜红的牡丹 鲜红的国旗
欢乐的鼓点 欢乐的场面 欢乐的人群 欢乐的时光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难忘 泼水节 度过 龙船 花炮 穿着 方向 命令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运用感叹句来表达情感
比喻
边模仿动作边阅读
其他方法
学会合理使
用场面描写
课文品读
1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句解: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点明傣族的泼水节到了。“火红火红”是形容凤凰花的,烘托出泼水节红火、热闹、幸福的气氛。】①
【段解】本段是全文的总起,写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的泼水节到了。
2 1961年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特别①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句解:点明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②赶来了。②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比喻)【句解:这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特别:格外。
造句:这个橙子特别甜。
②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
各个方向。
造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天
安门广场。
③欢呼:欢乐地呼喊。
造句: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
大家都欢呼起来。
④笑容满面:满脸呈现着欢乐
的容颜。形容内心欣喜、满脸
喜悦的神态。
造句: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节日到来。写1961年泼水节,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共度。
①思考:为什么文章一开始
就用“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
因为泼水节正当凤凰花盛开的时候,而且凤凰花象征着喜庆和热情,这样写一开始就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气氛。
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撒满凤凰花花瓣的地面比作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③着:“周总理来了!”【句解:“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龙船和花炮的数量之多。“欢呼”表现了人们在周总理到来之时兴奋、快乐的心情。】③
【段解】写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4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④地来到人群中。(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句解:这是外貌描写,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表现了他对傣族人民的尊重。】④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动作描写)【句解:
“接过”“敲”“踩着”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也表现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品质。】
【段解】写周总理一身傣族装扮,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
5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⑤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⑥。(动作描写)【句解: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描绘了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样,用泼水的方式为人们祝福,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傣族人民一边欢
②品析:从“四面八方”可以体会到来的人特别多, 从“赶”字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和兴奋。
③思考: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都做了哪些事情?
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驶来一条条龙船,燃放一串串花炮,欢呼。
④思考:这段话对周总理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动地刻画出周总理的傣族装扮,体现出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对傣族人民的尊重。“笑容满面”表现了周总理的和蔼可亲。
⑤蘸: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⑥ 祝福: 泛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造句:全家人举杯祝福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⑤思考:想象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场面,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幸福安康。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身上,祝福他们事业有成。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身上,祝福他们快乐成长。
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句解:
“一边……一边……”表现了傣族人民兴奋、激动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诚挚祝福。】⑤
【段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6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句解:“清清的水”既有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热爱,也有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7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8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句解:这两个感叹句,既有概括全文的作用,又抒发了作者幸福、难忘的情感。】⑥⑦
⑥思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1)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和周总理一起度过的。
(2)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感受到了周总理和他们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⑦拓展:请你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它的风俗。
示例: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举行盛大的对歌活动。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一起过节。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幸福难忘。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十分幸福,令人难忘。
结构图示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度节日
幸福难忘
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
笑容满面 敲鼓 跳舞 泼水 祝福
傣族人民
从四面八方赶来 欢迎周总理
泼水 祝福健康长寿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本文描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感悟心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我他,亲一家,团结花,遍地开,保护它,人人夸,社会稳定靠大家。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榜样,我们也要和各民族朋友和睦相处。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本课运用了外貌描写,这种具体的描写能更形象地塑造人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仿写思路: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如本文中“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是对周总理的外貌描写。
我的练笔:请用外貌描写写一写你的爸爸。
课后习题解答
◎朗读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fèng huáng
象脚鼓  凤 凰花  银碗  柏树枝
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基调是热情洋溢、幸福欢乐的。读出傣族人民的开心幸福,将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热情表现出来。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连用感叹句,朗读时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教师指导:本题是练习用具体事物描述现场。题目所给的词语,都是表示傣族人民庆祝节日的具体事物,具有民族特色。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表达。
课后作业篇
参考答案:周总理身穿傣族盛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用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也祝福他健康长寿。
◎看看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指导:图文对照,先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再读读文中的句子进行积累,在阅读中体会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
参考答案: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