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21: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知人论世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一生都在历险:
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负过伤;
在和平年代也不安分,斗牛、狩猎、捕鱼、驾驶巡逻艇和飞机。
他年少的时候就因为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宁折不屈”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20世纪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他把斯坦因讲的这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辞。此后,“迷惘的一代”即被人们所承认。
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理论”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文学常识——冰山理论
19世纪中期开始,资本主义矛盾加剧,人对自身的信心受挫。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主人公多是一些平凡甚至平庸的普通人,他们有苦恼、有缺陷、有欲望。20世纪初,西方社会经历了空前的精神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人们悲观绝望。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各种畸形人、变态人大量涌现。
在这种整体的文学态势里,发表于1952年的《老人与海》却表现出向英雄与环境抗争主题和传统人类信念回归的倾向,对人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乐观态度,这是十分难得的。它是战后人类疗救战争创伤、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中恢复过来的一剂良药。
一位老人,在大海上捕鱼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时代背景
《老人与海》:
这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桑迪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作品简介
主角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5.48米),体重一千五百磅(680公斤)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栓在船边。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架。本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
情节梳理
请阅读全文,梳理概括五次搏斗场景。
一搏 二搏 三博 四搏 五搏
鲨鱼类型
数量或规模
使用武器
战况如何
杀死灰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灰鲭鲨
1
渔叉
加拉诺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鲨鱼
2
1
2
一群
绑着刀子的船桨
绑着刀子
的船桨
短棍
短棍、舵柄
一死一伤,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鲨,
刀子被折断。
两条鲨受重伤,半条鱼。
老人被击垮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人物形象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小说如何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五次过招,杀死数鲨,活着归来,老人凭借什么?
1、坚强的意志。
2、人性的尊严。
3、高贵的自信。
4、不败的生命准则 。
5、直面未来的勇气。
硬 汉
本文通过哪些方法来塑造老人的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并概况这些语段展现了老人怎样的性格。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老人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心独白:
勇敢
不屈服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不抱希望才愚蠢呢,他想。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也许能制服它。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
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
船还是好好的,它还算是完好无损。
乐观
想得开
……
内心独白:
真希望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
“老家伙,你累了,”他说,“你从骨子里累了”
但愿不用搏斗,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疲惫
有摇摆
想放弃
……
特点: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作用:
展现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
老人是在大海中独自与大鱼、鲨鱼斗争,与海洋斗争,通过独白来展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老人硬汉性格形象,突出了重压下依旧优雅、精神上永不可被战胜的主题。
老人实现了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也有人说,老人失败了。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硬汉子”形象。
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经验丰富、
聪明机智、坚强勇敢、自信乐观、
坚韧不拔、永不屈服、永不放弃……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如何理解“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明确: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方面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勇敢正直、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能忍受苦难与折磨,表现出一种不怕失败、视死如归的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地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文学常识——硬汉形象
《太阳照常升起》的主人公杰克·巴恩斯
《在印第安人营地》主人公尼克
《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
《丧钟为谁而鸣》主人公罗伯特·乔丹
共同特点: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挫折、痛苦和绝境。
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象征意义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象征意义的理解)
老人——硬汉精神(人生)——弱
大海——人生舞台(生活)
大马林鱼:人生的理想,对超越极限的追求
鲨鱼—自然:不幸 厄运 困境(斗争)—强
弱(人) VS 强(鲨鱼——自然)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诗词中打不败的硬汉精神
拼搏与反抗
是人类命运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