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习题
选择题(共11小题)
1.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氧气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
B.元素观:大麻酚是一种毒品,化学式为C21H26O2,它由3个元素组成
C.能量观: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能获得热量
D.守恒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生成10g水
2.汽车行驶过程中,所用下列能源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较大的是( )
A.氢能源 B.汽油 C.电能 D.太阳能
3.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溶液、合金、石墨
B.化石燃料:煤、石油、沼气
C.单质:液氧、氮气、氨气
D.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水
5.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石油中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家中燃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油烟机以利于燃气排出
C.小明用水浇灭燃着的蜡烛,向同学们解释其熄灭的主要原因是使燃烧物隔绝了氧气
D.小芳同学看到对面楼着火,马上拨打110
6.石油中含有的两种主要元素是( )
A.N B.H、O C.C、H D.H、S
7.2020年10月10日晚,曹县苏集镇金庄村两车追尾,造成油罐车柴油泄漏起火,火势凶猛,曹县警方及消防部门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幸无人员伤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柴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是纯净物
B.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C.夜间加油为了方便,可用打火机照明
D.水能很好地降温,可以用它扑灭一切大火
8.燃料与生活息息相关,燃料及其利用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B.“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C.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9.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10.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氢气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对能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11.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一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D.原位制氢过程指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能量变化
B.凡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水与氧化钙反应后温度升高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3.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能量观:酒精燃烧放出热量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56g氧化镁
14.“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能量损耗大,利用率低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5.如图是液态太阳燃料技术路线,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光电催化制氢过程中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本过程太阳能转化电能、内能和 。
(2)写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整个技术路线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该技术可以缓解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的问题。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 (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举一例说明煤燃烧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
(4)该技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是 (合理答一点)。
16.人类利用能源正在从高碳向低碳、非碳化发展。“煤炭地下气化”有可能成为这次浪潮的新生力量。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地层中的煤炭通过适当的工艺技术,在地下原位进行有控制的燃烧,在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下产生甲烷、氢气等合成气的过程。若该技术取得成功,将实现天然气产量跨越式增长。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烷作为燃料相对煤、石油的优点为 (至少一点);在燃烧条件中,甲烷为燃烧提供了 。
(2)中层煤炭地下气化优点之一是气化炉远离地表及饮用水源,避免了直接污染环境。
①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写出1条即可);
②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河水污染的是 (填字母)。
A.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引河水灌溉花草树木
17.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如图所示,括号内的物质是该燃料的主要成分。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均是石油化工的产品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
D.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②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在20℃、101kPa下,1升一氧化碳和1升甲烷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进空气管的直径应该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 。
(2)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11: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可能是H2和CH4的混合物
B.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C.原气体中若含有CO,则定含在H2
D.气体中若同时含有CH4、CO和H2,则CO与H2的质量之比为7:1
(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未测
根据表格中数据,请完成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8.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1)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 和 。
(2)实验B能说明CO2可溶于水,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C,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看到U型管中右侧液面升高,试说明原因: 。
19.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酒精溶液是实验室一种常见燃料,酒精燃烧方程式为 .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20.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 (填“上升”或“下降”)。
(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则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 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3)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你认为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 。
1.C;2.B; 3.D; 4.D; 5.A;6.C; 7.B;8.A; 9.C;10.B; 11.D; 12.AC; 13.BD; 14.AC;
15.1:8;化学能;3H2+CO2CH3OH+H2O;CO2和H2O;CH4;造成酸雨;氢气如何安全或高效的储存及转移等。;
16.CH4+2O2CO2+2H2O;污染少、热值高等;可燃物;温室效应;C;
17.CD;1:4;增大;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D;4CH4+7O22CO2+2CO+8H2O; 18.提供热量;隔绝氧气;CO2+H2O=H2CO3;过氧化氢分解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U型管右侧液面升高;
19.氢气(H2);C2H5OH+3O22CO2+3H2O;CH4;NO;SO3+2NaOH═Na2SO4+H2O;C;
20.下降;C、H、O;SO2;上方;CH4+2O2CO2+2H2O;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