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9 13: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
历 史
2021.11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5 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当今考古学也已证明了五帝后期的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下列选项中能
够作为实证依据的是
①陕西临潼姜寨发掘的五个大家族组成的聚落(遗址)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天皇地皇泰皇的称谓
③良渚遗址发掘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④东夷文化中蛋壳陶高柄杯及用玉用鼎的礼制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右侧示意图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官员分类。
相应填写
①刺史 ②御史 ③博士
④通判 ⑤巡抚 ⑥太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右图是元代·六体文·夜巡牌。史书有记:“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违者笞二十七,有官者听赎。其公务急速,及疾病死丧产育之类不禁。”对这块牌子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交融的趋势
B.严密的保甲制度
C.严苛的宵禁制度
D.肃政廉访司专权
4.永乐皇帝时规定日本可以在宁波贸易,日本商人须持明朝所发“勘合”,这是明朝中日贸易的制度基础;隆庆初年(隆庆元年 1567 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奏“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这一举措
A.瓦解了朝贡体系 B.引发了“倭患”猖獗
C.有利于白银流入 D.摒弃了“祖宗之法”
5.明代中央政权设立哈密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并设 6 个卫以支持管理西域事务。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
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1762 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 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
“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 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省。在从“西域” 到“新疆”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
①乾隆帝平叛建制有大功 ②左宗棠督军务发兵平乱
③施行更系统的治理政策 ④民族国家意识日趋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一衣带水”这一成语长期用于形容地域相近的两国。某校开设了“一衣带水”校本课,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定主题、搜集材料。下列四组材料与主题对应无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1920 年,郑州豫丰纱厂的筹建者穆藕初分析认为:“郑州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销场甚广;煤斤、劳力色色较廉,苟于此设厂制造……利赖孔多”。由此可知,近代以来郑州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交通优势 B.原料产地 C.开埠通商 D.政策扶持
8.孙中山先生晚年批评“天赋平等”说,所谓“真平等”只能“人生而平等,即地位平等”,即“民国之民权,惟民国之
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能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同时,出身的平等不能消除人的自然性的不平等,否则就是
“假平等”。
通过你对上述图文材料的理解,判断以上三个示意图中接近孙中山先生的“真平等”含义的是
A.①② B.② C.③ D.②③
9.从①“师夷长技”,到②“取径东洋”,再到③“以俄为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榜样的几次大的转变。其中体现
③的相关史实有
①成立中国共产党 ②改组中国国民党
③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发布《论联合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1946 年 11 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该条约具体内容多达数十项条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1)缔约双方国民在彼方领土内居住、旅行、经商、金融、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置购动产、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彼此享有国民待遇;(2)缔约双方在进口关税、采矿、内河及沿海行船与通商、购置不动产方面,彼此享有最惠国待遇。以下四个选项中对该条约点评准确的是
A.是战后中国参加国际事务有所作为的表现
B.只对缔约一方单方面优惠的不平等的条约
C.所有规定对于缔约双方都是平等而互惠的
D.实力差距使平等停留于形式互惠实为单惠
11.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由世代生息繁衍在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12.1949 年 4 月 23 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到 1953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成立了全军统一的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铁道兵各兵种领导机构,已经从单一兵种发展为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部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发展
A.有门类齐全的独立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撑
B.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
C.适应了从机械化战争迈向信息化战争的变革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13.1956 年初,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要“以苏为鉴”,找到自己的建设
道路。这一年,中共初步形成了有别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下列实践和探索体现“新思路”的有
①着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②发布了《论十大关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核心
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学术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④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下图是关于某个国际会议的简报及相关内容的示意图。以下的四个分析中准确的是
①迎来了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高潮
②明显改善了新中国与英国的关系
③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地区的安全
④建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党章的内容,随
着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斗争的需要和党员的情况,定期进行修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按其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总结 24 年斗争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高度强调共产国际在中共组织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③确定集体领导原则,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总章程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55 分)
本部分共 4 大题,共 55 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6.书院(15 分)
材料一 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为修书之地,类似于后世的馆阁。李渤隐居读书
于庐山五老峰,人称白鹿先生,南唐时就此建学馆,称庐山国学。北宋时期,理学家们兴办书院讲论经籍教育生徒,书院成为传承儒家道统的场所。元朝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并把书院山长定为学官;明代到王阳明出,书院复兴,呈现出了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另一种是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清代书院 2000 余所,多为“习举业”而设,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官学化达到了极点。
材料二(宋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明)东林书院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与其他时期相比,宋、明时期的书院有何不同。(7 分)
材料三 毛泽东撰写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1921.8.1)内容节选:
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
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第一,自修大学学生研究学问的主脑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第
二,自修大学学生于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之外,又有“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第三,自修大学虽然不要灌注食物式的教员,但也要有随时指导的人做学生自修的补助。第四,自修大学以学科为单位,学生研究一科也可,研究数科也可,每科研究的时间和范围都听学生依自己的志愿和程度去定。第五,自修大学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思,养成健全的人格、湔涤不良的习惯、为革新社会的准备。
材料四本刊是湖南自修大学同仁创办的,也可以说是同仁发表研究所得的机关报。本刊和普通校刊不同,普通校刊兼收并列,是文字的杂货店,本刊却是有一定主张,有一定宗旨的。……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学艺术及其它学问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等等问题,本刊必有一种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
——刘埜《关于新时代与湖南自修大学》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自修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历史贡献。(8 分)
17.户籍与户籍法(12 分)
户籍,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订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如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公民迁移和移居某地时,其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法国户籍管理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
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迁徙要与相关社会保险机构进行变更。
户籍管理是中国自古以来基层治理的手段。1911 年清政府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户籍法》(未实施);1931 年民国政府出台了《户籍法》;1946 年建立各级户政机构,但时局动荡,民众流亡问题一直难以管控。
1958 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籍管理制度确
立。1963 年依据商品粮供应计划,划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到 1992 年底户口与粮油挂钩的历史终结。2014 年 7 月 30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1)“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与中国古代的“黄籍”“白籍”、“主户”“客户”是否有承继关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 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8 分)
18.开发(15 分)
古籍中的“南越”“西瓯”“雒(骆)越”指今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汉称交州)。桂林庙岩考
古发现当地先民是早期陶器的发明者,古苍梧族先民也与我国发明种植栽培稻密切相关。史书中记载越人巢居,多食海产;当地人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善使舟善水战,善铸铜器,其语言与汉语的单音成义完全不同。
《商书·伊尹朝献》中载伊尹作“四方令”,记有岭南地区的方国实体。在秦实现国家统一的步伐中,岭南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参与了这一活动。自秦汉以来,中原人
“避乱交州”出现过六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推动了该地区“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的局面的形成。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岭南地区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的关系。(6 分)
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单位:亿元)
“三五”时期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三线基建投资 482.44 703.91 788.20
全国总计 976.03 1763.95 2342.17
占全国比重(%) 49.43 39.91 33.65
——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三线建设编写组:《三线建设》1991 年内部版
(2)1964 年 8 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大规模建设的战略决策。获取图、表中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进行分析。(9 分)
19.外贸(13 分)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
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 90%到 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 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 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 输(入)华货物净亏(-)(镑) 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 272518 -8663 988361
1790-1794 574914 -26343 2182313
1810-1814 1045484 -17439 3106923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 1775-1814 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6 分)材料二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7 分)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A C D B A C A D A B D B C
16.(1)唐朝时期书院是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宋、明书院是民间教育的重要形式;元朝和清朝的
书院官学化特点突出。(3 分)
宋、明书院的办学目的多是侧重于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促进了理学的传播;清朝时书院多为科举应试而设。(2 分)
宋朝制定了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建立了制度化的教育组织形式;明朝书院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考课式和讲会式两种形式的书院并存。宋、明时期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古代文化保存和传播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 分)
(2)办学特色:教学目的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与革命精神;注重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结合;教学方式上以自学为主,兼以共同研究、教师辅导;面向大众,推行平民教育。(4 分)
历史贡献:探索新式教学方法,促进平民教育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传播,成为中共建党初期传播革命思想、动员社会力量、凝聚革命人才的阵地。(4 分)
17.(1)(4 分)
答案一:无承继关系。
思路:1.说出“黄籍”“白籍”、“主户”“客户”的相关内容;2.户籍管理的目的上看,“甄别赋役征发”是区别点。
答案二:有承继关系。
思路:1.说出“黄籍”“白籍”、“主户”“客户”的相关内容;2.户籍划分的依据上看,是否缴纳农业税、拥有土地
(或生产使用权)以及居住区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承继关系。
答案三: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酌情给分。
(2)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城市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逐步消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继承和借鉴中外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8 分)
18.(1)岭南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加大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秦
置三郡、修弛道、开灵渠,开始实现中原对岭南地区的有效治理;汉设交州,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发展;百越首领冼夫人被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唐朝时期设立安南都护府,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4 分)
岭南地区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迁的中原人和当地民众的融合,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共同促进岭南地区发展。(2 分)
开发岭南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和边疆稳定,岭南地区与各地的发展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2)信息: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至 80 年代初,国家对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近 40%,为三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东部地区为三线建设组织、提供了大规模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三线建设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覆盖面广、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的十几个省和自治区的国防科技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得到发展。(3 分)
分析:从国际背景上看,三线建设是在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下进行的;在国家资金支持、东部地区技术和人员的支援下,三线建设蓬勃开展,显示了党和国家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发展了国防工业,推动了国家工业合理布局,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进步,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上为此后的西部开发奠定基础;规模空前的三线建设也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6 分)
19.
数据描述:略。
材料分析:由于中国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以及英国输华商品类型等原因,致使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在输华贸易上逐年亏损;欧洲对茶叶等中国商品的需求,使英国商人获得高额利润(自华输出贸易);英国不断扩大对华贸易投资获取利润的同时,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扩大对华鸦片走私,成为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最终爆发鸦片战争。(6 分)
数据描述:从总体占比看,工业品进出口所占比重高;初级品进出口占比基本在一半以下;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品出口占比加大、初级品出口占比减少。(其他描述,合理赋分)(2 分)
材料分析:新中国完成了从初步建立工业体系到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过程,在对外贸易中,工业品的进出口占比高,出口优势日趋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成熟,中国更深层次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 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使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在中国外贸数据中均有展现。(5 分)
1 / 10
关注北京高考在线官方微信:北京高考资讯(微信号:bjgkzx), 获取更多试题资料及排名分析信息。
1 / 10
关注北京高考在线官方微信:北京高考资讯(微信号:bjgkzx), 获取更多试题资料及排名分析信息。
1 /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