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9 21: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测试卷
语文考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10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
得分
1. ( 2分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B.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福楼拜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 ( 2分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闷(mēn)热 嗤(chī)笑 阴晦(huì) 提(tí)防
B. 糟粕(bò) 胆怯(qiè) 给(jǐ)予 袅娜(nuò)
C. 狗吠(fèi) 订(dīng)正 妒(dù)忌 窸(xī)窣
D. 生肖(xiào) 镌(juān)刻 拮(jié)据 溯(sù)源
3. ( 2分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4. ( 2分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 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 在经典诗词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综合题(共1题;共8分)
得分
5. ( 8分 )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携手并肩,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请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①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本校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_。
阅卷人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得分
6. ( 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 ,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 ,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 , 而列是夷狄⑦ ,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 ,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今湖南永州。②报:尽头。③啤睨(pì nì):即“婢境”,城上的矮墙。梁欐(lì):屋梁。④堡坞(bǎo wù):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⑤箭:竹子。⑥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⑦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③伎: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乙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________
③益奇而坚________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卷人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
得分
7. ( 5分 )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梅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感慨。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明诗人渴望遇到明君,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坚定探寻出路的自信与旷达。
D.这首诗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阅卷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5分)
得分
8. ( 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千米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进行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分析第②段划线词语的语言特点。
9. ( 1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
洛水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 , 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使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敲碎打,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糖了搪,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炽烈,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它们使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下,孤立无援,父亲却像辆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忙。”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子:满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粒般饱满,耀眼的光,刺痛了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 , 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交亲在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了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梢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③________
考试 ④________ 挥汗如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④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描绘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阅卷人 六、写作题(共1题;共40分)
得分
10. ( 40分 )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正值青春的你们对青春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感受呢?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②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C
二、综合题
5.【答案】 (1)插上想象的翅膀,邀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三、文言文阅读
6.【答案】 (1)像狗牙那样;悲伤;更加;有人
(2)①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②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3)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四、诗歌鉴赏
7.【答案】 (1)C
(2)乐观自信,积极进取。
五、现代文阅读
8.【答案】 (1)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
(2)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第⑦⑧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
(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4)“初步”表示开始阶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发展,语言准确严密。
9.【答案】 (1)欣慰;割麦;款意;恣意挥毫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父亲在麦田里纵横驰骋,辛勤劳作,就如同在考卷上挥毫泼墨,也期望有满满的收获,所以说“麦收是父亲的高考”。同时,父亲在麦收中的言行感染了儿子,给予了儿子信心和力量,远胜过一般意义的陪考,所以说是“特殊陪考”。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麦收的珍视,对儿子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3)A,C
(4)标题含义:“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考场。“一个人”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收获。
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示例1:从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望子成龙”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和父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
示例2:从子女的角度:父母的陪读可能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己的依赖心,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好处。
示例3:从社会的角度:“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烈。可以看出社会的从众心理。
六、写作题
10.【答案】 【参考例文】
拿什么来面对你,我的青春
“青春”这个永恒的主题承载了太多,我们整日阅读赞美青春、歌颂青春的诗篇,但在我们发呆、茫然时,美好的青春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一去不返。青春,我该拿什么来面对你?
我有些迷意,也许我应该认真审视一番了。
青春昭示着拼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规划和期待自己的未来。初中三年,我们每天可谓起早贪黑,尽管很累,但我们清楚,只有今日的努力才会换来明日的希望。青春,就要拼搏,因为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青春意味着激情。一次比寒的失败、一次成绩的下降,随时都有可能让我们落入谷底、沮丧不已。这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呢?是一股劲,是满腔的激情。我们只有永远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向上的激情,去战胜困难,才不负青春,才会让青春更加精彩。
青春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平静。唯有静下来,我们才能思考,我们才会日渐成熟。读书、品著、赏雨,无丝竹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让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股股香甜的清流、一场场淋漓的无根之水,涤荡我们的灵魂。静下心来,看辽阔大地,悟平淡人生,让青春多一份心灵的安字。
青春,有述茫,有失落,有烦躁;但也有拼搏,有激情,有平静。面对青春,我们无须担忧。经冬的小草,终将在春回大地时一片碧绿;蛰伏的动物,也会在春天欢呼雀跃。青春的我们,如含苞待放的花,朝气蓬勃,只要我们珍惜当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我们终将迎来秋天的果实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