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1《百年孤独》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1《百年孤独》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8 23: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年孤独》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通过梳理马孔多的变化探究小说深刻的内涵。
分析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鉴赏小说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探究《百年孤独》的主题。
分析小说人物的主要特点,鉴赏小说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
知人论世
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小说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马尔克斯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和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从事过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82年,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以他为代表人物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给中国作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它:“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2.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恶时辰》等,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小说”)等,短篇小说《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电影文学剧本《绑架》等。
3.评价
欧文 肖: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专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这部小说整合并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
莫言: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文化常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四.写作背景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一些其他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美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五.正音
1.广袤(mào)  2.锤炼(chuí)  3.逾越(yú) 4.怪癖(pǐ) 5.跋涉(bá)
6.蹉跎(cuō) 7.发髻(jì) 8.沁染(qìn) 9.愧疚(jiù) 10.污秽(huì) 11.玷污(diàn)
六.全文情节
小说着重写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西班牙移民的后代何塞 阿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表妹乌苏拉结婚后,乌苏拉担心他俩会像姨妈与姨夫那样因近亲结婚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因而拒绝与布恩迪亚同房。一次,布恩迪亚与邻居阿吉尔拉斗鸡并发生口角,阿吉尔拉就以被老婆拒绝的事嘲笑他,他一怒之下用长矛刺死了阿吉尔拉。从此,死者的鬼魂日夜出没于布恩迪亚家,搅得他们寝食不安。为了躲避鬼魂,他们搬到一个梦中曾见过的被称为“镜子城”的小村马贡多定居。不久以后,又有许多人迁居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也人丁旺盛,子孙满堂。在保守党和自由党于小镇发动的内战中,布恩迪亚的次子奥雷良诺率土著村民举行了32次起义,但均告失败。内战后,马贡多升格为市。铁路修通了,外国种植园主、冒险家蜂拥而至,布恩迪亚家族却由盛而衰,一代不如一代。到第6代子孙奥雷良诺 布恩迪亚时,由于他和姑姑玛兰塔 乌苏拉近亲乱伦,生出了长猪尾巴的女孩——这个家族的地7代。此时奥雷良诺 布恩迪亚破译了吉普寨人一百年前用梵语写就的羊皮密码。当他看到密码中所写的“家族的最后一人正在被蚂蚁吃掉”时,果然发现一群蚂蚁正将女孩咬烂后往蚁穴里拖。随后,一阵飓风将马孔多从地面上吹得无影无踪。命运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二次出现。(选自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第三版下册p219—220)
选文情节
任务一:整体把握
1.速度课文,把握主要情节
本文节选自《百年孤独》第三章,描写了马孔多与繁华世界建立联系之后镇上发生的事情。请速读课文,概括课文所写的主要情节。
明确:马孔多变成了繁华的城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忙于整治规划城镇的发展,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和次子奥雷里亚诺等人也都显得特别忙碌。乌尔苏拉的远房表妹丽贝卡被几位皮草商人带到马孔多,她是孤儿,来时还带来了她父母的骨殖;在改掉吃土的习惯后,丽贝卡成为布恩迪亚家的一员。丽贝卡患上了失眠症,这种病很快传染给了全家以及马孔多镇上的人们,而且患上失眠症之后还会导致失忆;马孔多镇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又都患上了失忆症,奥雷里亚诺想出了办法,他给每一样东西都贴上详细标签来抵御失忆。
划分层次
任务二:重点突破
微任务一:分析情节与内容
【任务导引】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令人眼花缭乱。
【任务设计】
1.文章开头部分对马孔多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说明马孔多的变化在于开通了与外界联系的商道,这使得外面的人能进来。这为后文丽贝卡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2.文章开篇就说“马孔多变了样”,马孔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与外界的联系、交流让马孔多由原来的偏僻、冷落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如:小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居民用金刚鹦鹉与阿拉伯人进行商品交换,对再次到来的吉卜赛人表示欢迎;小镇吸引来了落户的新居民;外来文明、新鲜事物中也出现了丑恶的东西,如吉卜赛人把原来的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
面对失眠症,马孔多人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一开始没人在意,甚至为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感受到失眠的痛苦,开始尝试各种消磨精力的方法;意识到失眠的危害,决定采取措施防止灾难扩展到大泽区的其他村镇;将失眠视为常态,不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4.课文最后对马孔多人患失眠症的描写有何寓意?
明确:布恩迪亚一家患上了失眠症,并且这种失眠症传遍了全镇。显然,这段描述不是小说中的随意插曲,其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①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象征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这种挣扎焦虑、逐渐麻木和梦幻般的遗忘病症,就像马孔多的人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一样。
②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会失去记忆,即健忘。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寓意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是大开国门以外来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所以,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而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又一启示。
③《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1967年出版,出版后在西方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书中大量运用了这种象征的手法,将魔幻与现实混杂,让人们懂得历史在循环往复的历史长河中,从初生到毁灭是多么可悲。
微任务二:分析形象
【任务导引】
《百年孤独》一书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七代人,百年的历史中不同的人物以及纷繁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务设计】
1.从节选部分来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 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是一个实践者和发明家;他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想象和创造的欲望;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有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设计街道规划新居,让家家户户用上了音乐钟。
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他用音乐钟代替以歌声报时的群鸟,用巴旦杏代替金合欢,并且发现了能使树木经久不衰的方法。他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神秘之境,终生备受孤独的折磨。
乌尔苏拉
根据第7自然段的文字,分析乌尔苏拉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善良且有爱心。是她收留了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丽贝卡,并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一样教导。②慈爱但坚持原则。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
(2)乌尔苏拉在家族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明确] 她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核心人物,也是整本书的核心灵魂。不管她的丈夫和儿子做出怎样的事,她都能保持清醒并维持这个家。她深爱着每个孩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给丽贝卡治疗怪癖,熬各种草药给大家治疗失眠症,都展现出她的无所不能。她是坚强的、勤劳的,她在丈夫沉迷于各种发明当中时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靠着卖糖果小动物的生意,使整个家的生活逐渐明朗起来。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孔多的创建者之一,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乌尔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3.奥雷里亚诺
当父亲忙于整治市镇,母亲一心扩展家业,无暇顾及他时,奥雷里亚诺“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整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研究金银器工艺实验。心理上的压抑、孤独,恢复了的执着,加上能够预知未来的天赋,造就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了他的人生之路。奥雷里亚诺一生都在为虚荣心、自尊心、荣誉感而不停战斗,他忍受着权力的孤独,失去了爱的能力,最后只能在反复制作小金鱼中排遣孤独。
4.丽贝卡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喜欢吃土的原因:丽贝卡是个孤儿,几乎没有得到过爱怜,相反,饥饿和伤害却是如影随形。在灰暗的岁月里,无边的苦难让幼小的心灵无处可安,心中充满恐惧和孤独。虽然土并不好吃,但却可以让她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让她能抵御片刻心灵的恐惧。所以,吃土也成为丽贝卡发泄情绪和隐藏不安的一种方式。
5.吉卜赛人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意儿,如磁铁、望远镜、冰块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孔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迪亚着迷。布恩迪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他才要率领马孔多的人们开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
微任务三:鉴赏手法
【任务导引】
《百年孤独》从艺术上说,其故事荒诞离奇,扑朔迷离,现实与梦幻交织,充满魔幻、神奇色彩,不失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任务设计】
1.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明确] 如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是魔幻化的;如奥雷里亚诺沉溺于金银艺实验、能预言,又如丽贝卡的怪癖及失眠症和失忆症的蔓延等,既有现实的影子,也有魔幻虚构的成分。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营造了许多神秘气氛,增添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地域色彩。
2.小说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 布恩迪亚家族象征着整个拉丁美洲,这个家族的兴衰象征着拉丁美洲的兴衰。阿拉伯人沿商道进入马孔多,意味着文明对此地的冲击。失忆症象征着人们对历史的遗忘,贴在物品上的标签则象征着自欺欺人的历史教育。马孔多居民遗忘了事物,遗忘了生活,也遗忘了历史,变得麻木不仁。
微任务四:合作探究
【任务设计】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八.拓展阅读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他们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的缘故。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的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己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他长得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一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地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
(选自《意林》,有删改)
漂亮的溺水者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4分)
解析:此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从文中找到相关的描写,结合题目、主旨进行分析即可。如题目中的“最漂亮”,文中的句子“他是那么漂亮”“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文章的结尾村子的改变正是这个人带来的,“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暗指“文明”“光明”“幸福”,综合这些整理答案,分条列举。
答案:①外形上高大、健美,具有女人想象不到的男性阳刚之美;②他带给人们文明、觉醒和希望,是幸福的使者。                                          
2.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埃斯特温”的美?试举例分析。(6分)
解析:文中对“埃斯特温”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写,大多是侧面描写,结合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分条列举即可。
答案:侧面描写。①女人们的表情:当她们把那来自深海的溺水者的全身擦洗干净后,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这是她们从没见过的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男性美的人,甚至在想象中都没见过。②女人们的心理:她们的内心产生了微妙变化,都觉得她们的男人是世界上最污秽、最没有本事的人。她们开始为这不幸的人,也为自己难过、抽泣,甚至齐声说:他是我们的。③人们的举动:人们为他举行了所能想象到的最隆重的葬礼。④死后的影响:埃斯特温的村子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
                                                                                                       
九.作业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孤独”的,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马尔克斯的孤独”,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