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季学期生物一检答案
1. C 2. D 3. A 4. D 5. C 6. B 7. A 8. A 9. D 10. B
11. D 12. C 13. C 14. B 15. B 16. C 17. D 18. C 19. A 20.C
21. (1) 屈肘 伸肘 (2)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3)神经 (4) ⑤ 关节软骨|
22. (1) (1)①有机物 ②硬而脆; 韧; (2)无机物
(3)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增多、有机物减少、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
23. (1) 没有成形真正的细胞核;
(2)叶绿体(叶绿素) ; 寄生; 分解者; (3)分裂;
24. (1) E (2)青霉 孢子 (3) D 酵母菌 二氧化碳
25. (1) 受精卵 (2)输卵管; 子宫 (3)①卵巢; 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26.(1)5 水稻→田鼠→猫头鹰 竞争 (2)分解者 消费者
【解析】
1. 解:A、图中的骨都是关节头,A错误;
B、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B错误。
C、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正确。
D、由一块骨骼肌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另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快骨上,D错误。
故选:C。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 解:A、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的,正确。
B、脱臼主要是指结构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滑出,此时关节无法正常活动,正确。
C、③关节腔中的滑液和⑤关节软骨,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正确。
D、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错误。
故选:D。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 解:A、屈肘时,②肱三头肌舒张,①肱二头肌收缩,错误。
B、①和②跨越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屈肘动作是骨骼肌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完成的,正确。
D、人的伸肘和屈肘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正确。
故选:A。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任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如图,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和运动方式、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植物的呼吸作用。掌握动物的行为和运动方式、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区别、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野鸭脚趾间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它的翅膀强健,飞翔能力强,故A正确;
B.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野鸭一年一度的迁徙越冬行为属于节律行为,也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故B正确;
C.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莲和水稻不分昼夜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C正确;
D.菱和莲藕是用茎繁殖,是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水稻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选D。
5. 解: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但是遗传因素是基础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正确。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6. 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题干中的蜜蜂采蜜,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蜘蛛织网、公鸡报晓等。猫捉老鼠、鹦鹉学舌、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 B说法正确。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7. 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A。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8. 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
故选:A。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相互依存,都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都能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不要误认为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才能分解有机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消费者不是必需的成分,但它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 【分析】
本题考查各种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明确各微生物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叙述不合理。
B、②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生活,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粪便、枯枝落叶等参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叙述不合理。
C、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②细菌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C叙述不合理。
D、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但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叙述合理。
故选:D。
10. 解: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酵母菌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酵母菌比植物细胞少的结构是细胞内无叶绿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真菌的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
11. 解: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因此细菌并不缺少遗传物质,错误;
B、虽然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但是可以从菌落大小、形状以及颜色上来区分细菌和真菌,错误;
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而不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错误;
D、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正确。
故选:D。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2)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3)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的结构、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酿酒的原理以及霉菌的生活条件。
1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腐生细菌真菌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营异养生活的,有的营寄生生活,有的营腐生生活。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可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消失的花瓣是被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解答】制作面包需要加入酵母菌,制作酸奶需要利用乳酸菌,沼气池中形成沼气时需要甲烷细菌,产生抗生素的主要菌种是青霉。所以制作面包、制作酸奶、沼气池中形成沼气、产生抗生素的主要菌种依次是②①⑥③。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分析】本题考查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过程。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AB.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我”指的是精子,“我的搭档”是指卵巢产生的卵细胞,A正确;B错误;
C.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狭窄的管道”指的是输卵管,C正确;
D.受精卵从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形成多细胞的胚泡,植入子宫内壁后,胚泡细胞在子宫内膜里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胎儿。因此“宽敞的房子”指的是母体的子宫,D正确。
故选B。
15. 解:胎儿生活在子代内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故选:B。
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母亲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以及胎盘的结构。
16. 解:A、卵细胞是在①卵巢中产生的,A正确。
B、精子在②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B正确。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④子宫内膜的过程,C错误。
D、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D正确。
故选:C。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子宫内膜。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 解: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故C错误;
D、身高突增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故D正确。
故选:D。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生长发育的特点。
18. 【解答】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为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输卵管堵塞,精子和卵细胞不能相遇结合,完不成受精,就达到了避孕的目的。
故选:C。
【分析】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结合形成受精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受精的过程。
19. 【分析】本题考查青春期发育的特征,主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特征,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①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
②性器官在一出生就已经形成,错误;
③④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正确。
⑤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不是开始发育,错误;
故选:A。
20. 解: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以及疏导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交流。同时性心理的产生是人体发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培养健康的性心理而不是抑制性心理,要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若跟同学闹矛盾了,主动找同学谈,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据此解答。
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遇到问题时选择正确的做法,健康度过青春期。
21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的产生,明确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由图可知:图A表示屈肘动作,图B表示伸肘动作;
(2)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如C图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其中关节囊具有连接作用,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⑤是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2.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骨的成分和特性的知识.
(1)骨中能燃烧的只有有机物,有机物燃烧尽后,只剩下无机物,无机物脆硬,没有弹性;因此煅烧后的骨用解剖针敲击会碎裂;不作处理的骨用解剖针敲击不会碎裂.实验的结果说明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
(2)该实验组的同学们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骨中的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吗?有机物使骨具有弹性吗?因而作出的假设应该是:骨中的无机物使骨有硬度,有机物使骨有弹性;
(3)实验组Ⅱ中的骨在稀盐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没用稀盐酸浸泡,二者的变量是有无稀盐酸;
(4)老年人骨中无机物的含量增加,有机物的含量减少,即有机物的含量不足1/3;这样的骨硬度大,弹性小,容易骨折;因此我们应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关照老年人乘车安全。
考点:动物的运动
23. (1)据图可知:图中标号⑥所指的结构为荚膜,具有保护的功能;图中标号①所指的结构为鞭毛,具有运动的功能。
(2)据图可知:细菌与真菌相比,主要区别在于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DNA集中的区域。
(3)细菌与植物相比,细菌细胞内除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外,细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因此大多数细菌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靠从另一种生物中获取现成的养料维持生活,这种关系叫寄生,像“超级细菌”这样能生活在动植物体内,从动植物体内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并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还有大多数细菌营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4)“超级细菌”从感染到发病速度很快,是因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5)科学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大肠杆菌做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处理过的大肠杆菌能够合成胰岛素。那么科学家所运用的现代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24. 【分析】
该题考查病毒的结构、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的异同点、细菌的生殖、青霉的主要特征、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知识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知识点。
【解答】(1)E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的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用自己的遗传物质来进行复制、繁殖新的病毒。
(2)图A是细菌,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所以A与B、C、D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3)曲霉和青霉都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呈扫帚状,生有成串的孢子;而曲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呈球状,因此图中B是青霉,C是蘑菇也属于多细胞真菌,都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4)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暄软多空。
(5)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从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6)题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腐生的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的寄生在生物体内,引起生物体患病;有的能与动植物共生,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7)图B青霉发酵能产生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25.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类的起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解答】(1)图一中,A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森林大量消失。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B受精卵。
(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图一中B受精卵。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由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
(3)图二中【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4)A.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是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又具有依赖性,A正确;
BD.进入青春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些事情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等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说话,不属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B错误,D正确。
C.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C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
(1)森林古猿;受精卵
(2)输卵管;子宫
(3)①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4)ACD
26. (1)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水稻田鼠猫头鹰。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鸟类吃蝗虫,它们属于捕食关系;鸟类和蝗虫都吃水稻,它们又属于竞争关系。(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一般是动物,分解者一般是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