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08:5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3节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什么是系统,理解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分辨内力和外力。
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建构两个物体的碰撞模型,利用演示实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归纳人船模型的特点,通过例题和变式总结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
体会科学定律的普适性和局限性,相比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教学重点】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判断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构建模型 理论推理】碰撞模型:理论推理: 定理推导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 学生:联系生活情景,将碰撞过程抽象化,构建碰撞理模型。 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很快能够参与学习,从而培养模型构建能力。
【总结定律 解释条件】1.理解什么是系统、内力以及外力定律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外力矢量和为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3.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适用条件并举例说明:(1)理想条件:不受外力/外力矢量和为零(2)近似条件: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3)单向条件:某一方向上外力为零或该方向内力远大于外力 提问,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使用条件。 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 准确理解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从而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判断是否符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练习 判断守恒条件】 情景中找出系统的外力,判断系统是否动量守恒。1.两辆小车和压缩的弹簧子弹、木块和弹簧 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些物体组成系统,进而分析系统的内力和外力,最后提出问题:系统动量守恒吗? 提出问题:系统受到的外力有没有包括力,分类讨论:光滑和粗糙面,进行科学论证:若地面光滑,烧断细线后,系统动量守恒。 学生在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判断系统动量守恒的步骤和方法。
【练习 应用守恒规律】(多选)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不动,互推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计摩擦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互推后两位同学各自的动量增加,总动量也增加B.互推后两位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大一些D.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 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并要求学生使用草稿纸列公式。 思考,作答 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播放视频 演示实验】总结人船模型的特点:1.系统总动量始终保持为零。2.两者速度方向相反3.两者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 讲授,引导学生记笔记。 观察,记笔记。 记忆经典模型:人船模型只有外力,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处理例题 归纳方法】例1 在列车编组站里,一辆 m1 = 1.8×104 kg 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 v1 = 2 m/s 的速度运动,碰上一辆 m2 = 2.2×104 kg 的静止货车,它们碰撞后结合在一起继续运动,求货车碰撞后的运动速度。例2一枚在空中飞行的火箭,质量为m,在某点的速度为v,方向水平,燃料即将耗尽。火箭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与v相反的方向飞去,速度为v1 。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 指导审题:①本题中相互作用的系统是什么?②分析系统受到哪几个外力的作用?是否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 ③本题中研究的是哪一个过程?该过程的初状态和末状态分别是什么? 解析并演算作答。 归纳总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题的方法。
【变式训练】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做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C.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总动量向左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比较和总结】比较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应用本节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 留下思考题: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记录下来。系统动量守恒吗?在哪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理解动量是矢量,可以在某个方向上使用动量守恒定律。
陈晓媚
20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