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课时 一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朗读古诗《暮江吟》,主动查阅资料,识记作者。再读古诗,标画出字词(听范读,朗读)。我把古诗读了( )遍后,能做到不漏字、不加字、不错字并且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一读,记一记。 瑟瑟 珍珠 把你想到的画面,用你自己的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3.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文中,并能通过诗文吟诵开阔学生的视野。】2.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解诗题,了解作者1.学生齐读诗题2.释题:看诗题中,“暮”字,上面是个草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3.引出作者:傍晚江边吟诗的,是谁啊?---白居易 , 谁能来介绍白居易?三、课件范读,学生初读古诗1.师:那么这首诗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这还要回到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这一天,他一个人来到江边,此时正是傍晚,他看到红日落下,江面光色瞬息变化的亮丽景色时,陶醉其中,当下吟诗一首便是这《暮江吟》。2.出示课件范读《暮江吟》谈感受?(板书:美)这么美的一首诗你们爱读吗?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要读准诗中的生字。4.请个别学生读古诗。四、自主学习,悟古诗1.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中的内容,小组讨论领悟,说说你们认为诗里面最美的地方在哪儿?(板书:悟)2.学生交流对诗的内容的理解。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4.引导学生练读第一句。讨论用“铺”字好在哪里。【设计意图:紧扣“铺”字,体会太阳快下山了,光线柔和在江面上展开,体会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动态美,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5.学生交流: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儿?①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瑟瑟”意思(板书,夕照、瑟瑟、红、)②(1-2句)邀请学生来读。③欣赏“露似珍珠,月似弓”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④出示课件(一弯如弓新月挂在天空,草丛上颗颗像真珠的露珠)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理解“可怜”领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夕阳 月夜美)7.学生品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在情境的渲染下,学生能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体会景色的壮美】8.老师范读这首诗。9.创设情境,学生配乐读古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借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想象体验诗中美景】
板 书 设 计
暮江吟 读 夕照(瑟瑟 红) 悟 美景 赏 月夜(真珠 弓)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完成以下练习1.《暮江吟》一二句写的是(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 )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几个词上看出来?3.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4.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写《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