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我会标出自然段,并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二、我会读下面的词语,并把难读的词语圈出来。赞叹 巡警 模范 清晰 训斥 效仿 淮安 胸怀 惩处 肇事三、我能试着写写下面的字。 请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四、我能梳理,摘录文中写时间、地点的词语,想想主要的人物和事件。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五、我能理解课文,读11--17段,画出表现“中华不振”的句子,并做好批注(感悟)。 六、我会积累,课后诗至少读5遍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suì)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chóu)蹈海亦英雄 。 学有所获: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认识“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崛、肃”等17个字,会写“崛起、严肃”15个词语。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中华不振”来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品读“中华不振”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导入课题师:有这样一个人,在飞机遇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把自己的伞包送给一个小女孩有这样一个人,一生无子,却照拂了众多烈士遗孤,给予了更多孩子无微不至的父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示哀悼。他就是——周恩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左上包,撇舒展,右下部分露一点。齐读课题。【从学生熟知的课文,从人物感人的生平入手,深情地朗诵,唤起情感共鸣,为走进课文,走近人物作了情感铺垫。】二、检查预习1.展示预习单,检查生字师: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把我会读的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 老师做了整理,下面交流几组比较难认的。PPT出示“赞叹”“训斥” PPT:惩处 肇事 训斥师:这三个词,放到句子中还会读吗?“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2.指导书写师:我会写部分,老师写做了整理,同学们普通觉得“疑”字难写【以学习单为依据,只对难认和难写的进行指导,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做到了有的放矢。】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关注体裁,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点。2.找出时间、地点,知道文中的三件事。3.请三位同学接力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并思考,这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第一件1-10: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自己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你说的很详细,能抓住关键人物和事,说得简略一点吗? (板书:立志)第二件11-14: 周恩来刚到东北,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板书:耳闻 中华不振第三件15-17:(板书:目睹)小结:谁能把三句话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进行叙述。)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好办法。(PPT出示)【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并且把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四、品读中华不振1.圈画中华不振师:在课文中,多次出现了“中华不振”这个词,那“中华不振”表现在哪里呢?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一会咱们来交流,开始吧!2.自由交流师:同学们,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预设1:(11段)奉先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地方说理。(①理解“占据”:何为“占”何为“据”,②补充资料:东北、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先后有25块土地,173.9万平方公里被强占,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被“占据”③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相信同学们对“占据”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预设2:(15段)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预设3:(16段)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他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预设4:(16)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3.走近巡警局前的一幕。师:正如同学们所找的那样,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巡警局门前发生的那件事让同学们感受深刻,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自己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1)想象读一读:16段摘选“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泣着什么……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通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交流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出感受。(3)除了可怜的女人,可恶的中国巡警和洋人,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再读一读,PPT: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读出愤怒,读出无奈)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师:(静下来)真的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吗?生:不是,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4)结合视频,品悟“占据”师:让我们走近百年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屈辱。师: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侵占,这就是:生:占据师:此刻你对“占据”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占据土地、家园、历史文物、金银财宝、骨气……)师:引读 因为占据……因为占据……还是因为占据……小结:正是因为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才有了修身课上的那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走进修身课吧【由圈画“中华不振”入手到师生交流再到巡警局门前的一幕,再到视频、资料的补充,最后理解“中华不振”,为立志做铺垫。】五、立志1.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1)学生自读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伴随着周恩来一生的求学生涯。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中学毕业,毅然决然的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新路,临行之前他写下了这首“大江歌罢掉头东”同学们结合注释细细读读。(2)师生交流师:周恩来为何去日本留学,引导学生理解“邃密群科济世穷”。这种意志是如此的坚定,你感受到了吗?引导学生理解“难酬蹈海亦英雄”。(3)配乐齐颂师:自古英雄出少年,周恩来当之无愧。2.一生情:同恩来生平的简介PPT: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于外交场挽回大国形象;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无数的他PPT图片配文师:然而不止有他,无数的他,他,他们,他们在不同战线默默奉献的人们,用汗水和生命换来了今日之中国。4.小练笔师:在这盛世中国,你又是为何而读书的呢?动笔写一写,注意写清楚理由。【一首诗,一生情,无数的他,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小练笔上尽情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想,情感目标完成。】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耳闻 中华不振 目睹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检查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2.分角色朗读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2.学会抓住主要的人物、事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拓展阅读,增强爱国意识。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 4.听写: 崛起 严肃 清晰 胸怀 赞叹 淮南 疑惑 训斥 燃烧 【回顾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听写生字,一步一个脚印。】二、生字指导。1.识字:注意形声字“崛、魏、晰、淮、惑”等,可借助形近字记忆。2.写字:“赞、效、疑、惑”等重点注意观察独体字作部件后字形的变化;“肃”笔顺特殊:横折、横、横、竖、撇、竖、撇、点。三、拓展阅读《一夜工作》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里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学习你对周总理想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紧紧围绕着本单元的训练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三、深化感悟,明确读书志向师: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努力奋进、不断进取,为中华的崛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了我国第一任总理,在任总理期间,为了能够让我们中国屹立于世界现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场面,联合国也曾破例降半旗向他致哀。东方,日夜操劳、兢兢业业。所以,在他去世的时候,长安街上曾出建议课后有时间大家去读一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夜的工作》这两篇文章,相信读了以后,你们会对周恩来有更深刻的了解!师: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如今我们虽然早已从过去的不振中走出来了,但我们的科技还不够发达,经济还不够繁荣,不些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为此,我们也要树立一个伟大的理想,想想我们要为什么而读书?在书本题目旁边写下你读书立志的格言吧。生:我要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读书!师:你跟周恩来一样,也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博大宽广的胸怀,老师也很敬佩你。生:我要为世界的和平而读书!生:我要为祖国更繁荣更富强而读书!师:你心里也装着我们祖国振兴的大业,是吗?……师:同学们,你们是群有着伟大抱负和胸怀的孩子,相信你们能在伟大理想的指引下,沿着伟人的足迹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理想。祝你们早日成材,早日成功!【拓展文本,联系自我。适当地拓展了人物,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
板 书 设 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 耳闻 中华不振 目标
教 学 反 思
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缩写句子。1.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2.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三、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1913年4月,周恩来随调任天津工作的四伯父来到天津。8月19日,周恩来身着竹布长衫走进南开中学,正式成为南开学子。在校读书期间,周恩来不仅品学兼优,还热爱演说活动,被学校选为演说会副会长。他积极参加演说,发表对读书学习、做人做事,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的见解。在河北公园举办的天津救国储金募捐大会上,17岁的周恩来登台演说,号召国民振兴国家经济,誓雪国耻。他慷慨激昂的对大家说道:“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引发听众的强烈共鸣。主要人物是谁?主要的事件?
燃
恩
淮
惑
赞
疑
怀
崛
绕
晰
效
训
胸
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