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趣聊鲁迅那些年
分析长妈妈形象
欲扬先抑知多少
趣聊鲁迅
01
都怕周树人
贴标签
读书达人
段子手
吃货
电影迷
设计大师
革命家
文学家
零食控
读书达人——鲁迅
1912年-1936年
共购书:3000 多种,9600 余册
幽默大师
鲁迅
设计大师
北大校徽设计师——鲁大师
电影迷——鲁迅
43岁开始看第一部电影
1926-1936年,一共看了149部
1934年,他总共看了32部
1935年,他总共看了30部
1936年,他看了17部
1881年的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祖父为他起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笔名鲁迅。
儿时的乐园:1.百草园
2.安头桥村(外婆家)
从12岁到17岁,鲁迅一直在私塾“三味书屋”就读。
13岁,家道中落,祖父入狱,第二年,父亲突然吐血。
18岁,考入免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他知道了有一部书叫做《天演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学习医学。
1903年,弃医从文。
写过很多书
哇!仰望大文豪
个人简历
笔 名 鲁迅
原 名 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
出生年月 1881年9月25日
籍 贯 浙江绍兴
星 座 天秤座
身 高 159cm
体 重 55kg
爱 好 看书、买书、吃零食、看电影、
养宠物
擅 长 绘画、设计、写作、讲段子
阿长形象
02
身份
外貌
称呼由来
阿长与《山海经》
地位低下
阿长与《山海经》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品句: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解析:细节描写,写出阿长不好的说话习惯,写出了她粗俗好事的性格。
睡“大”字相
阿长与《山海经》
不拘礼节
粗俗率真
品句: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解析:比喻的修辞,把阿长的不雅的睡姿写得生动传神,隐隐透出“我”厌烦气恼之情。
繁琐礼节
阿长与《山海经》
迷信、善良
真诚、淳朴
品句: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解析:“磨难”一词,体现了“我”对阿长这一举动的极度反感。
讲“长毛”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无知朴实
“谋害”隐鼠
阿长与《山海经》
“心狠手辣”
买《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关爱孩子
真诚热情
品句: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解析:衬托,祖叔“疏懒”,别人不肯真实回答,从侧面衬托阿长,他们的漠不关心和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是鲜明的对比。
阿长与《山海经》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怨 恨
新的敬意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欲扬先抑
03
阿长与《山海经》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阿长与《山海经》
欲扬先抑
“扬”,就是对人、事、物进行褒扬,肯定。
“抑”,就是对人、事、物进行贬抑,否定。
1.先写……,是“抑”;后写……,是
“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2.突出强调了……的特点,使人物形
象更加生动丰满。
3.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留下比较深
刻的印象。
4.突出主题,表现了(抒发了)……的
感情。
作 用
《火车上的故事》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 “嗨,回广州啊
《火车上的故事》
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火车上的故事》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请从下面的写作手法任选一个,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对比
《火车上的故事》
(2)欲扬先抑
《火车上的故事》
解析:欲扬先抑。作者为了表现中年妇女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品质,开篇极力写自己和老编辑对她的不拘小节的厌恶,特别是老编辑找稽查员理论和换房更是将对中年妇女的不良印象推到极致。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叙述充满了波澜,也使得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