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18: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能力提升
第2章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单选题
1. 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 )
A.10dB B.50dB C.90dB D.400dB
2. 纪念建党100周年校园歌咏比赛正在准备中,演唱过程涉及到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歌声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C.利用音响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3. 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调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宇航员在飞船外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超声波才能进行交流
C.丙图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丁图中当高脚杯中的水量变化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B.改变吉他弦的粗细和松紧可以改变音调
C.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在所有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总大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5. 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6. 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检测仪能减弱噪声
8. “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
9.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10.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
11.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_____产生的.
12.图中的甲和乙是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图,目前主要采取消声、吸声和隔声三种方式来控制噪声减弱噪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________减小噪声污染.如图丙的交通标志,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
13.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经扬声器传出后再通过______传到考生耳中,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
14.午睡期间,校园外的工地上的轰鸣声,吵得同学们睡不着觉.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卫生纸堵住了耳朵,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
15.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________是音乐的波形,图 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16.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17.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18.在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为了保持考场安静,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9.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用烧水壶往暖水瓶中灌开水时(如图),就凭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判断暖水瓶是否灌满的.那么你知道具体是怎么判断的吗?请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
20.编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小南同学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制作了一套“仿真编钟”.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1、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_____(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_____(填“高”或“低”).
三、实验题
21.小明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 小明打算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报纸、羽绒服、薄塑料袋、泡沫板)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最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其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
(2)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 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方案是_________;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薄塑料袋 泡沫板 羽绒服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s/m 8 7 5 4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
(4)实验中,通过距离的长短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上称为_________。
22.小玉所在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动,发声时,感觉梳子在振动.
实验三:敲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
(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她继续用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4)小马发现小玉记录的现象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录: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A、B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______(选填“A”或“B”)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6)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任何东西做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将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小马发现这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详解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C A C A B B
二、填空题
11.传播过程中 振动
12.乙 隔声 禁止鸣笛
13.振动 空气 声源处
14.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5.(1) (2)
16.分贝 增大
17.传播 汽车
18.声源
19.音调  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向暖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所以我们就是根据音调越来越高判断水是否灌满的.
20.大 低
三、实验题
21.机械闹钟 B 羽绒服 转换法
22.振动 归纳 转换 应该是钢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钢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 B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① E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