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动物行为 同步夯实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壁虎断尾、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2.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做巢、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蝉的鸣叫
3.(2019八上·江干月考)“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D.是一种繁殖行为,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4.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狼的犬齿发达,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B.鸟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C.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D.青蛙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保护身体
5.(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群行为 ④繁殖行为
A.① B.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8.(2020八上·杭州月考)某学习小组以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动物绕道取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尝试次数 24 46 65 5
A.动物的学习能力:丙>乙>甲>丁
B.绕道取食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若乙是爬行动物,则甲可能是两栖动物
D.根据实验判断,丁可能比甲更高等
9.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0.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A.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B.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C.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D.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12.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过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13.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14.(2020八上·萧山期末)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向光性是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射活动
B.轻触含羞草叶,叶子闭合属于向性运动
C.反射活动往往是生物对环境不适应的表现
D.学习行为需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15.(2020八上·温州期末)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刚出生时就能站起来行走,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16.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
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
C.在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
18.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
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
1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20.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某校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二、填空题
21.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多种候鸟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进行有规律的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属于鸟类的 行为;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这种行为称为 行为。
22.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23.(2020八上·临安期末)
(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两句话描述的分别是杭州的 、 (选填“天气”或“气候”)
(2)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4.升金湖是我国东部大型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百头鹤和东方白鹤等珍禽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东部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基地之一、l997年l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据此回答问题: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的 行为.
(2)迂徙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我们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时会发现:鸟的体形呈 ,前肢变成 ,胸部有发达的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3)近年来,升金湖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 .
25.判断:下面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是否正确.
(1)哺乳动物所有的运动都只由运动系统来完成.
(2)动物都是通过声音交流信息的.
(3)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4)能运动的动物都有骨骼和肌肉.
(5)无脊椎动物没有防御行为.
(6)动物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
26.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 (填“甲”或“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图所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
(2)美国红雀有 辅助肺呼吸.黑猩猩在繁衍时具有 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 多样性.
三、实验探究题
27.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⑶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28.如图是科学家做的“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中,涡虫的哪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请简述理由.
(2)实验中,涡虫的哪些行为是学习行为?请简述理由.
(3)实验表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29.某动物学家经常观察发现:雄三剌鱼(背鳍前有三根明显的剌)在繁殖季节里,腹部变成红色.同时雄三剌鱼会对周围红色的物体发生攻击行为,由此,该动物学家猜测雄三剌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1)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该科学家的猜测是 .
(2)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3)该实验的假设是
(4)①将雄鱼放入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
②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③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状不象雄三剌鱼模型中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该探究的研究方法是 .
30.马戏团的小猴,在驯养员发出指令后,会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这是条件反射的一个例子。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用鸡、哨子和米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1)假设在一段时间内将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号结合起来,鸡将形成对哨声刺激的反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个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支持这一假设(上述事例除外)。 。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是先给予哨声,还是先给予食物? 。
(3)将用于实验的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哨声刺激的是 组。
(4)训练完成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会怎样?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 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 性反射。
31.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 (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 行为越复杂。
32.根据摘选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森林地面以下的土地中充满了由小型哺乳动物开掘的隧道和通路,形成了一个蜂巢状的世界,这些小动物中有白脚鼠、鼷鼠和各种地鼠.在这些小小的打洞者中,贪吃的地鼠能发现和吃掉大量的锯齿蝇蛹.它们吃蛹时,把一只前脚放在茧上,先咬破一个头,它们显示出一种能识别茧是空的还是实的特别本领.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查蚁回巢穴后用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
(1)资料一显示,地鼠在控制锯齿蝇方面具有惊人的能力,这一事实说明:在自然界中,动物在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原因是这种行为是由 而获得的.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在蚂蚁的社会行为中,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四、解答题
33.有人用鸽子做实验,他将一只饥饿的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并将结果绘制成直方图A和曲线图B(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A图后可知鹰进攻成功的几率和鸽群数量的关系是: .
(2)分析B图后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 .
(3)请你分析鸽子社会行为对鸽群生活的意义。
34.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回答问题.
饲养员在给猴子为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了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意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2)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 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3)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
(4)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5.下表是切除猫脑的部分结构后。某些机能改变的情况(“+”表示能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 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去掉延髓
①后天学习行为 + - - - -
②先天性行为 + + + + +
(1)完成后面学习的条件是具有 ,说明如果缺乏 ,那么 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也就不能完成。
(2)控制②完成的中枢位于 。
36.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7.(2020八上·江干期末)猫头鹰昼伏夜出,大雁秋去春来,植物春华秋实……你可曾想过,他们是如何感知自然并顺时而为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呈现出昼夜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生物体适应这种周期性变化,形成了生物节律。如人的体温周期波动、果蝇的羽化(从蛹到成虫)均表现为昼夜节律,鸟类的迁徙表现为年节律。
生物体内调拉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从简单的细菌到植物、动物都有生物钟。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合拢的现象。当把含羞草放到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时,发现含羞草叶片开合仍会维持原来的昼夜节律。对于人体来说,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一天通常只出现一次,大约在夜晚入睡一小时后,且早睡觉比晚睡觉的峰值高很多。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则无济于事,因为白天睡觉不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见,生物钟如钟表一般,可以精确地调控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等生理机能。
(1)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羞草叶片开合 (填“有“或无")内在生物节律。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下列属于昼夜节律的是 。
a.人体体温变化
b.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
c.北极黄鼠冬眠
d.猎头鹰昼伏夜出
(3)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由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 。因此,遵循昼夜节律对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
(4)结合对生物钟的理解,请你写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A、猫捉老鼠是先天行为, 黄牛耕地、老马识途是学习行为,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狗辨主客、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壁虎断尾是先天性行为,B错误,不符合题;
C、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是先天行为,惊弓之鸟是学习行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A、蚂蚁做巢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属于先天性行为,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鸟类迁徙、蝉的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属于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动物的产卵过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A、狼的牙齿分为臼齿、犬齿、门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吃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正确.
B、鸟的骨骼坚固且轻而薄,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可以减轻身体体重,利于飞行.正确.
C、鱼的特点是与其水中游泳生活相适应的,如鱼的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正确.
D、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错误.
故选:D.
【分析】(1)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
(2)鸟类的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双重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鳞片、外骨骼等.
5.【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
(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社群行为是指在营群居生活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
(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鸟类还有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根据以上行为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母鸡的孵卵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母鸡的孵卵等一系列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群行为的相关知识。
【解答】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属于猎豹的捕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水蛭能够吸血,它吸附水牛的皮肤能够吸取水牛的血液,属于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属于防御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这是有群体,有合作和分工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观察图表格数据,对比实验结果,思考解题。
【解答】图表格中丁的错误次数最低,甲的错误次数最高,说明丁可能比甲高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点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等,但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①是先天性行为,是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不是②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
【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 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 公鸡尝试绕道取食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不学就会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由题意可知: 5周岁的幼儿,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说明该幼儿能领会注射二字的含义,且有打过针的经历,才知道打针的疼痛,很显然这个行为是后天性,并有语言中枢参与的。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但不是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并不是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能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照射,向光侧产生的生长素相对多,促进生长快,背光侧产生的生长素少,促进生长慢,所以植物弯向光源。
(2)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3)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单侧光刺激而使植物产生向光性;受地心引力的刺激而使植物茎产生的背地性.是植物根产生的向地性。
【解答】A、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A不符合题意;
B、触碰含羞草的小叶,小叶立即合拢,叶柄下垂,属于感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反射活动,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可以遗忘的,需要不断强化。
【解答】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需要不断的强化获得的,A不符合题意;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属于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学习而获得的,B不符合题意;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小猴在舞台上表演算数,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①婴儿吮奶、②蜜蜂筑巢、③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④海狮表演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过后天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水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获取水的途径有:代谢水、食物中的水和饮水。动物对水的需求量与动物的种类、代谢水平及生活环境等有关。
【解答】本题中的动物主要通过代谢获水,它们在不能饮水的情况下存活了一段时间,是因为它们从食物获取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水暂时维持了它们对水的需求。而A动物早于B动物死亡,则有可能因为它活动量大、汗液分泌多使得身体失水量多,也有可能因为它们原先的生活环境不同,使得B动物比A动物更能忍受缺水环境。而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与其寿命无关。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是后天将铃响与食物结合而建立起来的,A不符合题意。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眨眼睛是动物生来就会的,B符合题意。
C、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是学生上学后通过学习获得的,C不符合题意。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是人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不是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行为,如动物的繁殖行为是动物成年后才表现出来,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即使是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具有学习行为,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大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例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工蜂之分,外出“侦查”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
【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蚂蚁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社群)行为,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所进行的防御行为,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迁徙;洄游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2)鱼类洄游是回游性鱼类生来就会的,不用学习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解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多种候鸟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进行有规律的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属于鸟类的迁徙行为;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这种行为称为洄游行为。
故答案为:迁徙;洄游
22.【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1) 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2) 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23.【答案】(1)天气;气候
(2)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天气是指定区域短时间段内气状态(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是一段时间的天气状态,为气候;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大山
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 ,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 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
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4.【答案】(1)先天性
(2)流线型;翼;胸肌;气囊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可振翅飞翔;胸部高耸的龙骨突上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肺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骨轻、薄,有些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等等。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但有些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答】(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部有发达的胸肌,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3) 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之后升金湖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先天性;(2)流线型;翼,;胸肌;气囊(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5.【答案】(1)错误
(2)错误
(3)去
(4)错误
(5)错误
(6)摘取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如蜗牛依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也只能缓慢地蠕动;哺乳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运动系统,使其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但其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进行调节,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等等。
【解答】(1)哺乳动物的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等等,该叙述错误。
(2)动物可以通过声音、动作和气味等交流信息,该叙述错误。
(3)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该叙述正确。
(4)蚯蚓没有骨骼,但可以依靠肌肉缓慢地蠕动,该叙述错误。
(5)任何动物都有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生存的防御行为,该叙述错误。
(6)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该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6.【答案】(1)乙;不会改变
(2)气囊;胎生哺乳
(3)生物种类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1)图甲小鸟喂鱼属于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局限性,因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小鸟的本能,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其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图乙黑猩猩堆木箱摘香蕉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2)美国红雀是鸟类,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以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在繁衍时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答案为:(1)乙;不会改变;(2)气囊;胎生哺乳;(3)生物种类
27.【答案】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3)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8.【答案】(1)解:步骤A中涡虫在强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解: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3)学习;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解答】步骤A中涡虫在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都是涡虫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步骤C中将电击和强光结合起来,多次给以涡虫“光照—电击”连续刺激,使得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进而涡虫获得了有强光受缩的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该实验中,涡虫遇强光受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受电击受缩的基础上的。
故答案为:(1)步骤A中涡虫在强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3)学习行为;先天性
29.【答案】(1)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2)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
(3)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4)无反应
(5)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6)模拟实验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解答】根据某动物学家发现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作出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接下来制定并实施计划:将雄鱼放入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无反应;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对模型发起攻击;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状不像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对模型发起攻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该探究实验模拟雄三刺鱼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是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1)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2)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3)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4)无反应;(5)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5)模拟实验
30.【答案】(1)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
(2)先给哨声
(3)实验
(4)答: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
(5)无关
(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来解题;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无关刺激就会转化为条件刺激。
【解答】解:(1)在训练的调价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很多,如狗的定点大小便;猴骑车;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等。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应先给予哨声,再喂米;这样哨声与喂米多次结合后,鸡就会将哨声作为进食的信号。
(3)实验组是控制条件的一组,探究哨声是否能成为鸡进食的信号,给予哨声的一组就是实验组。
(4)待实验组的鸡对哨声建立条件反射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鸡听到哨声会做出取食反应,对照组鸡无反应。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无关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后天性反射。
故答案为:(1)猴骑车等;(2)先给哨声;(3)实验;。(4)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5)无关;(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31.【答案】(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
(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解答】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而获得食物,都属于摄食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说明,章鱼等低等动物也可以形成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
故答案为:(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32.【答案】(1)维持生态平衡
(2)学习行为;后天的学习;胎生哺乳
(3)气味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答】(1)地鼠在控制锯齿蝇方面具有惊人的能力,这一事实说明:在自然界中,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海豚的表演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为后代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且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它们在分工合作时是依靠气味和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即通讯的。资料三樟脑丸的味道掩盖了食物的气味,而使得蚁群找不到食物。所以在此情况下,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
故答案为:(1)维持生态平衡;(2)学习行为;后天的学习;胎生哺乳;(3)气味
33.【答案】(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
(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
(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有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营社会生活的动物并不是简单的群居在一起,而是满足一定的条件.
【解答】解:(1)由A图可知,鹰进攻的成功率和鸽群数量的有一定的关系:鸽群越少,鹰进攻的成功率越高,反之,鸽群越多,鹰进攻的成功率越少.(2)由B图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说明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34.【答案】(1)学习;环境因素
(2)适应
(3)神经
(4)社群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解:(1)题干中猴子的这种表现是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2)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3)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做总体调节.因此,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4)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故答案为:(1)学习;环境因素;(2)适应;(3)神经;(4)社群
35.【答案】(1)大脑;大脑;反射弧
(2)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大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而脊髓为低级的神经中枢。
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神经中枢,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实验证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位于间脑;翻正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脑;站立反射的协调中枢位于小脑;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中,由脑干的该中枢发出 植物性神经支配心跳的快慢、强弱。失去脑干中枢支配,心肌仍能收缩,这是因为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反射由反射弧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反射将不能完成,生 来就有的、遗传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因此,除①外,其他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答】
1.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手术前有大脑后天学习行为就能完成,手术切除了大脑后一切后天学习行为都失灵了。所以完成后面学习的条件是具有 大脑 ,说明如果缺乏大脑 ,那么 反射弧 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也就不能完成。
2.先天性行为在表中都可以完成。所以是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在脊髓中。
故答案为:1.大脑;大脑;反射弧 ; 2.脊髓。
36.【答案】①更好的实现种内的优胜劣汰,举例:争夺配偶等;②有利于抵御外敌.举例:群居动物,领头羊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供给、求偶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有些则与环境密切相关. (2)觅食以及进食过程则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寻求配偶和交配的过程介于遗传和本能之间,是动物生理和种族繁衍的需要.
【解答】解:营社会行为的群体中的个体分工协作,更易获取食物和战胜天敌,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
故答案为:①更好的实现种内的优胜劣汰,举例:争夺配偶等;②有利于抵御外敌.举例:群居动物,领头羊等.
37.【答案】(1)有
(2)abd
(3)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4)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1)含羞草叶片的开合符合生物节律;
(2) 人体体温变化、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都是符合昼夜节律;
北极黄鼠冬眠,属于年节律;
猎头鹰昼伏夜出,属于昼夜节律;
(3)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4)由生物钟的节律可知,健康生活的方式应该是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故答案为:(1)有;(2)abd;(3)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4)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4动物行为 同步夯实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壁虎断尾、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A、猫捉老鼠是先天行为, 黄牛耕地、老马识途是学习行为,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狗辨主客、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壁虎断尾是先天性行为,B错误,不符合题;
C、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是先天行为,惊弓之鸟是学习行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做巢、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蝉的鸣叫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A、蚂蚁做巢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属于先天性行为,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鸟类迁徙、蝉的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属于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2019八上·江干月考)“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是一种先天性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D.是一种繁殖行为,靠后天学习得来的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解答】动物的产卵过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4. 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狼的犬齿发达,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B.鸟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C.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D.青蛙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保护身体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解答】A、狼的牙齿分为臼齿、犬齿、门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吃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正确.
B、鸟的骨骼坚固且轻而薄,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可以减轻身体体重,利于飞行.正确.
C、鱼的特点是与其水中游泳生活相适应的,如鱼的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正确.
D、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错误.
故选:D.
【分析】(1)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肉食性动物的犬齿发达,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
(2)鸟类的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双重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鳞片、外骨骼等.
5.(2021八上·拱墅开学考)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对蜘蛛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后天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A。
6.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群行为 ④繁殖行为
A.① B.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
(2)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社群行为是指在营群居生活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一种行为方式。
(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鸟类还有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根据以上行为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母鸡的孵卵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母鸡的孵卵等一系列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群行为的相关知识。
【解答】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属于猎豹的捕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水蛭能够吸血,它吸附水牛的皮肤能够吸取水牛的血液,属于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属于防御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这是有群体,有合作和分工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0八上·杭州月考)某学习小组以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动物绕道取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尝试次数 24 46 65 5
A.动物的学习能力:丙>乙>甲>丁
B.绕道取食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若乙是爬行动物,则甲可能是两栖动物
D.根据实验判断,丁可能比甲更高等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观察图表格数据,对比实验结果,思考解题。
【解答】图表格中丁的错误次数最低,甲的错误次数最高,说明丁可能比甲高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点方面切入解题即可。
【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等,但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意义都是动物为了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会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①是先天性行为,是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不是②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11.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A.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B.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C.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D.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
【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 黑猩猩设法摘取香蕉 、 公鸡尝试绕道取食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不学就会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B
12.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过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由题意可知: 5周岁的幼儿,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说明该幼儿能领会注射二字的含义,且有打过针的经历,才知道打针的疼痛,很显然这个行为是后天性,并有语言中枢参与的。
故答案为:B
13.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但不是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并不是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能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0八上·萧山期末)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向光性是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射活动
B.轻触含羞草叶,叶子闭合属于向性运动
C.反射活动往往是生物对环境不适应的表现
D.学习行为需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侧光照射,向光侧产生的生长素相对多,促进生长快,背光侧产生的生长素少,促进生长慢,所以植物弯向光源。
(2)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3)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单侧光刺激而使植物产生向光性;受地心引力的刺激而使植物茎产生的背地性.是植物根产生的向地性。
【解答】A、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A不符合题意;
B、触碰含羞草的小叶,小叶立即合拢,叶柄下垂,属于感性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反射活动,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0八上·温州期末)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刚出生时就能站起来行走,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 D.小狗在舞台上表演算术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可以遗忘的,需要不断强化。
【解答】A、猫听到主人叫唤就过来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需要不断的强化获得的,A不符合题意;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属于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学习而获得的,B不符合题意;
C、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小猴在舞台上表演算数,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①婴儿吮奶、②蜜蜂筑巢、③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④海狮表演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过后天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17.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
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
C.在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水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获取水的途径有:代谢水、食物中的水和饮水。动物对水的需求量与动物的种类、代谢水平及生活环境等有关。
【解答】本题中的动物主要通过代谢获水,它们在不能饮水的情况下存活了一段时间,是因为它们从食物获取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产生的水暂时维持了它们对水的需求。而A动物早于B动物死亡,则有可能因为它活动量大、汗液分泌多使得身体失水量多,也有可能因为它们原先的生活环境不同,使得B动物比A动物更能忍受缺水环境。而动物对水的依赖程度与其寿命无关。
故答案为:C
18.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
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是后天将铃响与食物结合而建立起来的,A不符合题意。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眨眼睛是动物生来就会的,B符合题意。
C、学生听到铃声进入教室是学生上学后通过学习获得的,C不符合题意。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是人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
【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不是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行为,如动物的繁殖行为是动物成年后才表现出来,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即使是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具有学习行为,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某校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同种动物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是动物的防御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大象、鹿、蜂等,还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些动物的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例如,一个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工蜂之分,外出“侦查”的工蜂可通过舞蹈的方式将有关蜜源的信息告诉同伴。
【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蚂蚁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社群)行为,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所进行的防御行为,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多种候鸟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进行有规律的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属于鸟类的 行为;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这种行为称为 行为。
【答案】迁徙;洄游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2)鱼类洄游是回游性鱼类生来就会的,不用学习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解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多种候鸟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进行有规律的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属于鸟类的迁徙行为;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这种行为称为洄游行为。
故答案为:迁徙;洄游
22.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答案】(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1) 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2) 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是它通过后天生活经验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3)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23.(2020八上·临安期末)
(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两句话描述的分别是杭州的 、 (选填“天气”或“气候”)
(2)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答案】(1)天气;气候
(2)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1)天气是指定区域短时间段内气状态(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是一段时间的天气状态,为气候;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大山
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 ,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 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
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4.升金湖是我国东部大型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百头鹤和东方白鹤等珍禽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东部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基地之一、l997年l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据此回答问题: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的 行为.
(2)迂徙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我们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时会发现:鸟的体形呈 ,前肢变成 ,胸部有发达的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3)近年来,升金湖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 .
【答案】(1)先天性
(2)流线型;翼;胸肌;气囊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迁徙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可振翅飞翔;胸部高耸的龙骨突上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肺呼吸的作用,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骨轻、薄,有些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等等。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但有些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答】(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与生俱来的先天性行为。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胸部有发达的胸肌,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3) 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之后升金湖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先天性;(2)流线型;翼,;胸肌;气囊(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5.判断:下面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是否正确.
(1)哺乳动物所有的运动都只由运动系统来完成.
(2)动物都是通过声音交流信息的.
(3)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4)能运动的动物都有骨骼和肌肉.
(5)无脊椎动物没有防御行为.
(6)动物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
【答案】(1)错误
(2)错误
(3)去
(4)错误
(5)错误
(6)摘取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变。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如蜗牛依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也只能缓慢地蠕动;哺乳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运动系统,使其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但其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进行调节,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等等。
【解答】(1)哺乳动物的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提供能量等等,该叙述错误。
(2)动物可以通过声音、动作和气味等交流信息,该叙述错误。
(3)菜青虫取食白菜叶的行为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该叙述正确。
(4)蚯蚓没有骨骼,但可以依靠肌肉缓慢地蠕动,该叙述错误。
(5)任何动物都有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生存的防御行为,该叙述错误。
(6)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该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错误;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26.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 (填“甲”或“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图所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
(2)美国红雀有 辅助肺呼吸.黑猩猩在繁衍时具有 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 多样性.
【答案】(1)乙;不会改变
(2)气囊;胎生哺乳
(3)生物种类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解答】(1)图甲小鸟喂鱼属于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具有局限性,因为这种行为是出于小鸟的本能,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其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图乙黑猩猩堆木箱摘香蕉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2)美国红雀是鸟类,鸟类为了适应飞行生活,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以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在繁衍时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鸟类和哺乳动物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答案为:(1)乙;不会改变;(2)气囊;胎生哺乳;(3)生物种类
三、实验探究题
27.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⑴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⑵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
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⑶结论1:小白鼠 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答案】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白鼠从起点A到达终点B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少,表明小白鼠有学习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在正确路口作标志,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故答案为:(3)有;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8.如图是科学家做的“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中,涡虫的哪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请简述理由.
(2)实验中,涡虫的哪些行为是学习行为?请简述理由.
(3)实验表明, 行为是在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1)解:步骤A中涡虫在强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解: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3)学习;先天性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其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解答】步骤A中涡虫在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都是涡虫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步骤C中将电击和强光结合起来,多次给以涡虫“光照—电击”连续刺激,使得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进而涡虫获得了有强光受缩的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该实验中,涡虫遇强光受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受电击受缩的基础上的。
故答案为:(1)步骤A中涡虫在强光下伸展身体,步骤B中涡虫在电击下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步骤D是涡虫的学习行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够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3)学习行为;先天性
29.某动物学家经常观察发现:雄三剌鱼(背鳍前有三根明显的剌)在繁殖季节里,腹部变成红色.同时雄三剌鱼会对周围红色的物体发生攻击行为,由此,该动物学家猜测雄三剌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1)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该科学家的猜测是 .
(2)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3)该实验的假设是
(4)①将雄鱼放入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
②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剌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③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状不象雄三剌鱼模型中的水中,结果是对模型发起攻击.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该探究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1)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2)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
(3)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4)无反应
(5)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
(6)模拟实验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解答】根据某动物学家发现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出问题: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作出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接下来制定并实施计划:将雄鱼放入腹部不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无反应;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似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对模型发起攻击;将雄鱼放入腹部涂红色、形状不像雄三刺鱼模型的水中,结果是雄鱼对模型发起攻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该探究实验模拟雄三刺鱼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是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1)假设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2)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吗?(3)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4)无反应;(5)雄三刺鱼辨别对手的根据是红颜色;(5)模拟实验
30.马戏团的小猴,在驯养员发出指令后,会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这是条件反射的一个例子。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用鸡、哨子和米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1)假设在一段时间内将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号结合起来,鸡将形成对哨声刺激的反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个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支持这一假设(上述事例除外)。 。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是先给予哨声,还是先给予食物? 。
(3)将用于实验的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哨声刺激的是 组。
(4)训练完成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会怎样?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 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 性反射。
【答案】(1)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
(2)先给哨声
(3)实验
(4)答: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
(5)无关
(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来解题;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无关刺激就会转化为条件刺激。
【解答】解:(1)在训练的调价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的例子很多,如狗的定点大小便;猴骑车;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等。
(2)将喂米与哨声结合时,应先给予哨声,再喂米;这样哨声与喂米多次结合后,鸡就会将哨声作为进食的信号。
(3)实验组是控制条件的一组,探究哨声是否能成为鸡进食的信号,给予哨声的一组就是实验组。
(4)待实验组的鸡对哨声建立条件反射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鸡听到哨声会做出取食反应,对照组鸡无反应。
(5)在实验开始之前,哨声对于鸡来说属于无关刺激,它与能够引发某种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就会使鸡形成条件反射。
(6)通过上述过程所建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一种后天性反射。
故答案为:(1)猴骑车等;(2)先给哨声;(3)实验;。(4)实验组的鸡会对哨声刺激做出反应,而对照组的鸡不会;(5)无关;(6)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后天;
31.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和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 (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 行为越复杂。
【答案】(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
(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动物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称为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解答】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而获得食物,都属于摄食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说明,章鱼等低等动物也可以形成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
故答案为:(1)摄食;生活经验;学习;(2)低等;后天学习;后天学习
32.根据摘选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森林地面以下的土地中充满了由小型哺乳动物开掘的隧道和通路,形成了一个蜂巢状的世界,这些小动物中有白脚鼠、鼷鼠和各种地鼠.在这些小小的打洞者中,贪吃的地鼠能发现和吃掉大量的锯齿蝇蛹.它们吃蛹时,把一只前脚放在茧上,先咬破一个头,它们显示出一种能识别茧是空的还是实的特别本领.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如果在侦查蚁回巢穴后用樟脑丸放置在洞口,发现蚁群会不知所措,找不到食物.
(1)资料一显示,地鼠在控制锯齿蝇方面具有惊人的能力,这一事实说明:在自然界中,动物在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原因是这种行为是由 而获得的.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在蚂蚁的社会行为中,蚂蚁的通讯是依靠 .
【答案】(1)维持生态平衡
(2)学习行为;后天的学习;胎生哺乳
(3)气味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答】(1)地鼠在控制锯齿蝇方面具有惊人的能力,这一事实说明:在自然界中,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海豚的表演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为后代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且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它们在分工合作时是依靠气味和触角进行信息交流即通讯的。资料三樟脑丸的味道掩盖了食物的气味,而使得蚁群找不到食物。所以在此情况下,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
故答案为:(1)维持生态平衡;(2)学习行为;后天的学习;胎生哺乳;(3)气味
四、解答题
33.有人用鸽子做实验,他将一只饥饿的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并将结果绘制成直方图A和曲线图B(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A图后可知鹰进攻成功的几率和鸽群数量的关系是: .
(2)分析B图后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 .
(3)请你分析鸽子社会行为对鸽群生活的意义。
【答案】(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
(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
(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有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营社会生活的动物并不是简单的群居在一起,而是满足一定的条件.
【解答】解:(1)由A图可知,鹰进攻的成功率和鸽群数量的有一定的关系:鸽群越少,鹰进攻的成功率越高,反之,鸽群越多,鹰进攻的成功率越少.(2)由B图可知,鸽群数量与发现敌害早晚的关系是: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说明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1)鸽群数量越大,鹰进攻成功的机率越小;(2)鸽群数量越大,发现敌害越早;(3)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34.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回答问题.
饲养员在给猴子为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了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意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2)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 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3)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
(4)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答案】(1)学习;环境因素
(2)适应
(3)神经
(4)社群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解:(1)题干中猴子的这种表现是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2)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3)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做总体调节.因此,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4)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故答案为:(1)学习;环境因素;(2)适应;(3)神经;(4)社群
35.下表是切除猫脑的部分结构后。某些机能改变的情况(“+”表示能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 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去掉延髓
①后天学习行为 + - - - -
②先天性行为 + + + + +
(1)完成后面学习的条件是具有 ,说明如果缺乏 ,那么 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也就不能完成。
(2)控制②完成的中枢位于 。
【答案】(1)大脑;大脑;反射弧
(2)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大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而脊髓为低级的神经中枢。
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神经中枢,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实验证明: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位于间脑;翻正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脑;站立反射的协调中枢位于小脑;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中,由脑干的该中枢发出 植物性神经支配心跳的快慢、强弱。失去脑干中枢支配,心肌仍能收缩,这是因为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反射由反射弧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反射将不能完成,生 来就有的、遗传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因此,除①外,其他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解答】
1.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手术前有大脑后天学习行为就能完成,手术切除了大脑后一切后天学习行为都失灵了。所以完成后面学习的条件是具有 大脑 ,说明如果缺乏大脑 ,那么 反射弧 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也就不能完成。
2.先天性行为在表中都可以完成。所以是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在脊髓中。
故答案为:1.大脑;大脑;反射弧 ; 2.脊髓。
36.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①更好的实现种内的优胜劣汰,举例:争夺配偶等;②有利于抵御外敌.举例:群居动物,领头羊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供给、求偶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有些则与环境密切相关. (2)觅食以及进食过程则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寻求配偶和交配的过程介于遗传和本能之间,是动物生理和种族繁衍的需要.
【解答】解:营社会行为的群体中的个体分工协作,更易获取食物和战胜天敌,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
故答案为:①更好的实现种内的优胜劣汰,举例:争夺配偶等;②有利于抵御外敌.举例:群居动物,领头羊等.
37.(2020八上·江干期末)猫头鹰昼伏夜出,大雁秋去春来,植物春华秋实……你可曾想过,他们是如何感知自然并顺时而为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呈现出昼夜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生物体适应这种周期性变化,形成了生物节律。如人的体温周期波动、果蝇的羽化(从蛹到成虫)均表现为昼夜节律,鸟类的迁徙表现为年节律。
生物体内调拉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从简单的细菌到植物、动物都有生物钟。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合拢的现象。当把含羞草放到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时,发现含羞草叶片开合仍会维持原来的昼夜节律。对于人体来说,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一天通常只出现一次,大约在夜晚入睡一小时后,且早睡觉比晚睡觉的峰值高很多。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则无济于事,因为白天睡觉不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见,生物钟如钟表一般,可以精确地调控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等生理机能。
(1)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羞草叶片开合 (填“有“或无")内在生物节律。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下列属于昼夜节律的是 。
a.人体体温变化
b.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
c.北极黄鼠冬眠
d.猎头鹰昼伏夜出
(3)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由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 。因此,遵循昼夜节律对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
(4)结合对生物钟的理解,请你写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
【答案】(1)有
(2)abd
(3)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4)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解答】(1)含羞草叶片的开合符合生物节律;
(2) 人体体温变化、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都是符合昼夜节律;
北极黄鼠冬眠,属于年节律;
猎头鹰昼伏夜出,属于昼夜节律;
(3)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4)由生物钟的节律可知,健康生活的方式应该是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故答案为:(1)有;(2)abd;(3)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4)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