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复古主义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著名作家 高莽
VINTAGE. VINTAGE.VINTAGE.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初识“心灵辩证法”。
3.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4.联系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相似人物,思考社会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任务情境
一年一度的校园戏剧节到了,同学们想把《复活》(节选)搬上舞台。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希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共筹智慧。
语文课代表正着手剧组的筹备工作,准备组建编剧、导演、演员(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海报设计、沙龙研讨五个小组。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原著内容,上网查找与原著和作者相关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由选组。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任务一】搜集作者资料,熟悉小说内容,策划戏剧立项。(演出前)
任务指导
阅读《列夫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的较量——浅论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了解《复活》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形成PPT课件。
通读课文,记下你的阅读困惑。
活动一:分享信息,知人论世
小组交流汇报预习作业。
请编剧、导演、海报等小组派代表,分别介绍你们所了解到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复活》的相关内容。
海报组: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实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他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他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复活》写于1889一1899年,是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剧变之后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评)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评)
编剧组: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
托尔斯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编剧组:小说主要内容
《复活》取材于真人真事。主要内容写贵族聂赫留朵夫在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的玛丝洛娃正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于是良心觉醒,开始悔罪。他极力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上诉失败后,又陪她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没有和他结婚,而是接受了革命者西蒙松的求婚。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陪她去西伯利亚为主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全面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毁一切假面具”的创作思想。
活动二:梳理情节,把握心理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监狱会面时,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以表格、表情或曲线的方式画出或标出,可做文字说明。
示例一:情节及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描写手法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聂赫留朵夫: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玛丝洛娃: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结局 结束会面 决心救赎 拒之千里 以0作为基准,正数代表正向情绪指数,负数代表负向情绪指数(-4 ~ +2)
初见
确认
问 旧
要钱
表态
告别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
示例三
小组合作为即将上演的课本剧创作一份充满吸引力的海报,其中包括不超过150字的海报宣传语。
VINTAGE
VINTAGE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活动三(课时作业1):
图文并茂,设计海报
【任务二】揣摩细节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撰写人物小传。(演出前)
活动一
“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场景一:铁栅栏初见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 ,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场景二:长凳交谈(1)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
“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场景三:讨取卢布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
场景四:告别时分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小 结
“您”和“你”的人称变换,其实反映了聂赫留朵夫内心激烈的矛盾震荡,表现了他走向“精神复活”时抉择的艰难。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这个形象时,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一个内心矛盾,灵魂痛苦,艰难迈出忏悔第一步的青年贵族形象。
作为聂赫留朵夫的演员,请你为你所
扮演的角色撰写100字内的人物小传。
活动二
文中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外貌和神态,尤其关注“笑容”及眼神,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
文段赏析一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文段赏析二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文段赏析三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
文段赏析四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
“……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小 结
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
从精神上来说,原来那个纯洁的卡秋莎已经 “死亡”了。这“笑”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
作为玛丝洛娃的演员,请你为你所扮演的角色撰写100字内的人物小传
【任务三(课时作业2)】根据人物性格,结合社会背景,思考剧本主题。(演出前)
资料链接: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托尔斯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复古主义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著名作家 高莽
VINTAGE. VINTAGE.VINTAGE.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VINTAGE
VINTAGE
1.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初识“心灵辩证法”,辨析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2.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深刻思想和创作意图,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第二课时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课时学习任务】
3.联系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相似人物,思考社会背景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
【任务一】
从人物塑造技巧入手,探究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A85C234FC4E6C67DCF8CBC33AA8604A9DBBD9E51FCF1752EF2262C2E741529FD5DA33B2D877C91745EAD0DCF18FD5A3EB03895EC9D560B8
人物刻画手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来刻画聂赫留朵夫矛盾的内心世界。
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来刻画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
“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
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
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活动一:
《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的作者为塑造人物都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但各有不同,一个偏客观,一个更主观,请尝试感受并表述这种不同。
全能视角的内心独白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 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他心里这样想。
……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
资料链接:“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技巧时提出的,这是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不同于其他心理描写大师的突出特点。托尔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写是非常著名的,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刻画微观世界,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互相和谐的联系之中,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心灵辩证法”。 如《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
活动二
请以米考伯先生和聂赫留朵夫为例,谈谈你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理解。
你认可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这一评判吗?
判断以下人物是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
《祝福》祥林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
《套中人》别里科夫
《红楼梦》王熙凤
扁平人物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其他性格侧面则往往被压倒、吸收,似乎仅仅成了表现这一种性格特征的方式。
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强扁 弱扁 弱圆 强圆
【任务二】
举办文学沙龙,研讨小说主题。
活动一:
小说题目《复活》包含哪些深层意蕴?
复活是指谁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心灵复活 玛丝洛娃心灵复活 聂赫留朵夫复活玛丝洛娃?还是借复活玛丝洛娃来复活自己?这些复活成功了吗?
请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及作者其人谈谈你的理解。
【任务二】
举办文学沙龙,研讨小说主题。
活动二:
《大卫 科波菲尔》和《复活》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成长”小说,聂赫留朵夫身上有晚年托尔斯泰的影子。你怎么看待托尔斯泰主义对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影响。
资料链接: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任务三】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寻找同质异构的人物形象,中外对话,挖掘社会根源。
“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是一个具有永久探讨价值的话题,《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实现了“精神复活”,然而《雷雨》中的周朴园却没有实现,如果此二人穿越时空相遇,想象一下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仿照曹禺或莎士比亚的风格,进行一段剧本创作吧。
任务指导:
阅读《负心与反省同在 希望与怪圈并存——聂赫留朵夫与周朴园反省意识之比较》
第三课时
【课时学习任务】
通过戏剧表演、合作探究、报告创作、交流展示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强化对语言的应用。
【任务一】
学校鹿鸣戏剧社选择了《复活》(节选)作为校艺术节的演出剧目,需要向团委提交一份剧目立项策划书,内容包括剧情概述、主题表达、人物小传、舞美道具、海报文案等方面,请小组协作完成,并使用第一课时作业设计好的海报作为策划书封面。
【任务二】
同学们自主组合,从课文中任选场景,进行男女主角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试戏,结束后互评演出效果,选出合适的演员。
【任务三】
请以《复活》创作团队一员的身份向低年级同学做好剧推荐。
要求:
(1)说出你选择这部作品的理由(要与其他三部作品做比较);
(2)指出这部作品的特点(文化背景、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写法等);
(3)结合作品内容谈出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你的看法或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形成不少于800字的推荐文稿。
【任务四】
外国小说单元研习完成后,将在寒假分组进行人文之旅,你们组选择了《复活》发生地俄罗斯,为了吸引同学们报名,请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和思想主题,做出一份人文旅游企划案,其中要包括路线主题、旅行日程、活动设计和详尽解说词。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