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仙气
才气
傲气
酒气
我们心中的李白
将进酒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 n)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qiāng) 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 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jiāng) 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
此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把握感情基调。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和重音的读法。
理解大意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一作“床头”。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
成雪:一作“如雪”。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金樽(zūn):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恣(zì):纵情任意。
谑(xuè):戏。
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径须:干脆,只管。
沽:买。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qiú):皮衣。
尔:你。
销:同“消”。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整体感知
1.本诗说明了作者饮酒的目的是?(文中找)
——“与尔同销万古愁。”
2、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是否仅仅感受到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悲
韶光易逝
人生短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悲
欢
欢
及时行乐
强烈自信
痛饮狂歌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悲
欢
愤
鄙视权贵
壮志难酬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悲
欢
愤
狂
纵情美酒
狂放不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借酒消愁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
一是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
二是建立丰功伟业。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
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艺术手法
夸张的写法
“黄河之水天上来”,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使诗的气势更加磅礴;“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极度的夸张传神地形容时间消失之迅疾。
“千金”“三百”“十千”“万古”等夸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豪情万丈却又不觉得浮夸。
巧用比兴
开头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起兴,引出下文“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先言他物,再兴起所咏之物,以水喻人,暗示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1) 由大自然联想到人生:
(2) 自己的人生观:
1 黃河水 —— 一去不返
2 人 生 —— 青春易逝
1 得意之时,应该尽欢
2 尽欢之道,莫如喝酒
对比、夸张、比喻、
对比
用典——曹植
曹植与李白有诸多相似点:
1、曹植“才高八斗”,颇负盛名;李白亦是才情甚高,自命不凡。
2、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李白狂放不羁,个性张扬。
3、两人均好饮酒。
4、曹植在曹丕、曹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与李白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相似之处,容易激起李白的同情与共鸣。
总之,李白是借古人曹植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质疑:诗歌中“主人” “君”是谁?
主人是岑夫子、丹丘生毫无疑问;君是那些蝇营狗苟之辈。
此诗妙在自解又以劝人。“主人”是谁?“对君”是谁?骂尽窃高位、守钱虏辈,妙,妙!
将进酒
李 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拓展延伸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首先是“李白斗酒诗百篇”,另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但李白没有半点奴颜媚态,最终受到排挤,被逐出长安。
李白郁郁而不得志,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
名家点评
《李太白诗集》:严羽评: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广选》:转折动荡自然(“岑夫子”二句下)。杨升庵曰:太白狂歌。实中玄理,非故为狂语者。
《唐诗解》卷上:此怀才不遇,托于酒以自放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首以“黄河”起兴,见人之年貌倏改,有如河流莫返。一篇主意全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
《此木轩论诗汇编》:“惟有饮者留其名”,乱道故妙,一学便俗。
1、收集有酒意象的诗歌,并试着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
2、背诵本诗。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可以说俯拾皆是,如: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作清云端。
——《古朗月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①诗→“酒”
⑴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
⑵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⑶ ,欲饮琵琶马上催。
⑷ ,化作相思泪。
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
⑹ ,玉碗盛来琥珀光。 ,不知何处是他乡。
对酒当歌
唯有杜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
酒入愁肠
举杯销愁愁更愁
兰陵美酒郁金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
背诵——感情发展的脉络
君不见……君不见……(夸张、比兴) 悲
人生……天生……(夸张) 欢
烹羊……岑夫子……(劝酒)
钟鼓……(主旨句)陈王……(化用)愤
主人……呼尔……(夸张) 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