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4.4眼睛和眼镜习题
一、单选题
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A.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 近视眼需用凹透镜制成的镜片进行矫正
D. 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的鱼是实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全国大中小学学生一段时间内只能无奈在家网上学习,但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视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成为近视眼。下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 乙和丁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甲和丙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光线是从蜡烛的像出发沿直线传播进入眼睛
B. 乙图,鱼发出的光线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
C. 丙图,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手影
D. 丁图,该眼睛为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A. 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 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 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潜望镜、远视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A. 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 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利用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圆形的,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A. B. C. D.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和 B. 只有和 C. 只有和 D. 只有和
二、填空题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为近视眼,应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人眼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物体对我们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远方物体______,但由于它离我们的眼睛很______,再加上______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______了。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做得很______,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就可以______更多的光,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倒立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如图中______甲乙所示的近视眼,应当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三、实验探究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______。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的______像。
向水凸透镜内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______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1.【答案】
【解析】解: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倍焦距,像距大于倍焦距小于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是错误的。
故选:。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像距大于倍焦距小于倍焦距。
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的视物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结合,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
C、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C正确;
D、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高的鱼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
光的传播有三种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筷子在水杯中会变弯等;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的应用,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3.【答案】
【解析】解:甲图,眼睛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因。
乙图,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因。
丙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错后会聚成的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是远视眼佩戴的凸透镜。
丁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提前会聚成的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是近视眼佩戴的凹透镜。
综合分析近视眼原理图是乙,矫正图是丁。
故选:。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答案】
【解析】解:、甲图,蜡烛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觉得光线是从蜡烛的像射来的,故A错误;
B、乙图,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时,经水面折射射入人的眼睛里的,故B错误;
C、丙图,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丁图,从远处射来的光经晶状体折射,使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所以是近视眼,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由远处射来的光线将会聚到视网膜前,应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由远处射来的光线将会聚到视网膜后,应佩戴凸透镜。
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光的折射及其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虽是基础性知识,但也是很容易出错的地方,平时在学习中应多加注意。
5.【答案】
【解析】解: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答案】
【解析】甲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之前,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应配戴凹透镜矫正;乙将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即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远视,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7.【答案】
【解析】解: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焦距变小,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成因,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故选:。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8.【答案】
【解析】
【分析】
掌握根据面镜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凸面镜和凸透镜,凹面镜和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截然不同,注意区分。
根据各种透镜和面镜的作用和用途进行选择。
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制作潜望镜,能成像制成穿衣镜;
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制成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能使光线会聚,制成太阳灶和医生检查耳道的额镜;根据光路可逆的,把凹面镜制成汽车头灯、手电筒等;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制成远视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制成近视镜。
【解答】
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远视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近视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汽车观后镜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
所以潜望镜、远视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故选B。
9.【答案】
【解析】解:平面镜反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折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远视眼是的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故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
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也能成放大的虚像;
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圆形的,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湖面上楼房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
故选:。
各种镜子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的像呈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矫正;
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
该题考查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以及三棱镜等知识,是一道光学综合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0.【答案】
【解析】解:蜡烛距离凸透镜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错误,正确;
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
解得:。故正确;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11.【答案】甲 凹透镜
【解析】解:甲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乙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甲;凹透镜。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
12.【答案】照相机 视网膜 实
【解析】解:眼球很像一架照相机,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视网膜;实。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小 近 目 大 大 会聚
【解析】解: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经物镜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虽然比远方物体小,但由于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了;
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
故答案为:小;近;目;大;大;会聚。
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视角越小;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几乎成在焦点处,然后再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成的像比物体要小,但由于视角的原因,看到的感觉比物体大。
天文望远镜是通过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而成像的,凸透镜的直径越大,会聚的光越多,成的像会越明亮。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望远镜的特点,对于望远镜的用途应当了解,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
14.【答案】照相机 倒立 乙 凹
【解析】解: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乙;
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照相机;倒立;乙;凹。
眼球相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15.【答案】;
同一高度;缩小;
发散;近视;
不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属于记忆性的内容,应牢记,并理解应用。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物距大于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镜即为凹透镜,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
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解答。
【解答】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可知,物距,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题意可知,像距变大,故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即近视眼镜;
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将光屏向右移动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缩小;发散;近视;不能。
16.【答案】缩小 实 注入 靠近 凹
【解析】解: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变强,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即此时的像距变小,所以若想看清楚物体,即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或者让光线推迟会聚,即要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缩小;实;注入;靠近;凹。
根据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太强引起的;
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应用及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