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 化学(初中)
重点难 点
2
预习检测
4
学习目标
3
1
新课引入
3
3
合作探究
3
5
典例精讲
6
归纳小结
3
8
课堂内容
达标检测
3
7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的运动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4.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课引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
含的化学知识吗?
花圃会闻到花香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
2.分子总是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 。
4.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
5.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很小
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3-1]如下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图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析: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现象。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归纳与总结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
(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思考与交流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
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思考与交流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结合课本第49页图3-2和图3-3,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归纳与总结
【特点1】:质量小;体积小
观察与思考
思考:下面两幅图说明什么?
说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实验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
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放在一个试管中,向其中
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
烧杯罩住A、 B两个小烧杯,观察现象。你能解释这
一现象吗
(教材49页)
归纳与总结
【特点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烧杯中的氨分子因运动扩散
而溶解到A烧杯内的溶液中去,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
浓氨水仍为无色
A烧杯中的溶液没有运动到B烧杯中,所以B烧杯仍显无色
观察与思考
提出问题: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它的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相关呢?
1、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2、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
容易晾干?
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原因是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
归纳总结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活动探究
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现象: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小于200ml
【特点3 】:分子间有间隔。
归纳与小结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填充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mL。
交流与讨论
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和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气态
液态
固态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
>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活动与探究】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是否相同?
用火柴去点燃 实验现象
水
酒
酒精
不能点燃
能燃烧
能燃烧
【特点4 】: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归纳总结】
一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 分子间有间隔;(间隔大小温度影响)一般来说,气体 > 液体 > 固体)
水分子
氧气分子
氢气分子
水
氧气
氢气
通电
+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交流与讨论
1.每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构成。
2.对比它们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氧气能 ,水与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可见当分子不同时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可燃性
支持燃烧
不同
化学性质
交流与讨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定义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在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子。
化学变化
物
理
变
化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H
H
O
H
水分子
(H2O)
O
O
氧分子
(O2)
氢分子
(H2)
O
O
O
O
O
H
H
O
H
H
H
H
H
H
H
2H2O
2O2
2H2
重新
组合
O
H
H
O
H
H
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氢分子
(H2)
O
O
H
H
H
H
O
O
H
H
通电
H
H
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
以电解水为例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下图)。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H2+Cl2 2HCl
====
点燃
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归纳与总结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基本性质
定 义
本质区别
联 系
体积小、质量小、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归纳与总结
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2.化学变化的本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而是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3.运用分子的概念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典例精讲】
C
例1. (2021 湖南湘潭市 中考真题)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典例精讲】
例2.(2021 河北省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达标测评】
1.(2021成都市通锦中学校一模)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
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
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A
2.(202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校二模)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谈谈有哪些收获?
你应该知道
01
02
03
04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
成其他分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归纳小结】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预习课题2 原子的结构;
3.书面作业:课后习题2、3。
【作业布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