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后习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后习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9 10: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物质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2 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3.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一定质量的汞在氧气中密闭加热
D.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分子不可再分
B.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都含有两种以上元素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7.2021年中国十四届运动会于9月15日传递到陕西主会场。团结、互助、友爱、勇敢、 坚强!大灾之后,“复兴之火”火炬的传递增添了新的意义。“复兴之火”火炬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由此可知,“复兴之火”火炬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C3H7OH B.CH4 C.C2H6 D.C3H8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B.电解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钠 C.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不断加双氧水 D.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
A.A B.B C.C D.D
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加热 B.必须用含氧化合物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使用催化剂
10.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铁变成金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高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13.将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H2 C.CH4 D.SO2
二、填空题
14.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壤顺利返回。
(1)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2)月球土壤中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其中铁元素显+2价,则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四种元素:、、、,由其中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______种
(4)如图为天然气(CH4)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H2S+O2=2S↓+2H2O,分析如图回答:脱硫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15.外出旅游是许多人休闲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前购买食品,食品包装袋中冲入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的性质是______。用“”表示氮原子,则一个氮气分子的微观图为______。
(2)出行乘坐汽车,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为乙二醇(C2H6O2),乙二醇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3)车载安全气棄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NaN3在一定条件下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4)到达景区后,景区“花香四溢”,请用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
(5)到达景区后,买了瓶矿泉水,想知道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的方法是:______。
16.酒后驾驶分两种: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______驾驶;
(2)酒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酒精的燃烧产物,判断酒精的元素组成情况为______。
17.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8.如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微观示意图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______。
三、简答题
20.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是主要的工业原料要原料,它的化学式是
(CH3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乙醇完全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由此可推断乙醇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1.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如图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四、实验题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验步骤和部分实验现象如图:
①将整个锥形瓶的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烧红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观察现象。
③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天平依然平衡。
(1)请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甲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3)小明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他继续利用白磷设计另一个实验(如图乙),该装置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容器内空气的体积为V1(常温下),将过量的质量为m的白磷铺在细沙上,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观察到白磷燃烧,活塞先右移至V2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常温,活塞左移至V3停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及计算,反应结束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常温下氧气的密度为ρ)。
(4)通过乙装置还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相关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C
7.D
8.C
9.B
10.A
11.D
12.D
13.B
14.
(1)氧
(2)+4
(3)3
(4)H2S+Fe2(SO4)3→FeSO4+H2SO4+S
15.
(1) 化学性质不活泼
(2)1:3:1
(3)
(4)分子不断运动
(5)加入肥皂水,若有大量气泡、少量浮渣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16.
(1)醉酒
(2)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7.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18.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9.符合 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0.(1)2:6:1 (2) 12:3:8(3)C、H(或碳、氢)
21.(1)
(2)1:1
22.
(1)P+O2P2O5
(2)调节瓶内气压,防止瓶塞因气压过大而被冲开
(3)m+ρ(V1﹣V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