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5)(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5)(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9 14:08:22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分类汇编】
(考试范围:第3章综合)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B.雨滴落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小叶合拢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 D.植物向有光的地方生长
2. 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酢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窗台上的花卉,倾斜着向窗外生长 B.黑夜降临,含羞草的叶子逐渐合拢
C.深秋季节,梧桐树的叶子纷纷下落 D.夏天里,白天越来越长,荷花竞相开放
4. 太空中,在湿润的软质土壤上横放一株植物幼苗。让它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置于单侧光照射的环境中培养若干天。其根茎的生长方向应该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原来摆放的方向生长
C.根向土壤方向生长,茎向光源方向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5.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的生长是否需要水
B.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的含水量不同
D.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6. 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学过的知识,解释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蚕豆幼茎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考点2植物激素
1. 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 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 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B.一株植物体内仅有一种植物激素存在
C.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一种微量有机物
3. 下列现象中,与生长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放在窗口的花卉向光源弯曲生长 B.棉花摘心能多结棉桃
C.培育无籽西瓜 D.枫叶秋季会变红
4.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根和茎生长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M和__________M。
(2)由图中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_________。
(3)图中三条曲线都可以表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__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__________抑制植物生长。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则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__M。
(5)枝条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M,要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M。
5.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早在1934年,科学家就从植物体中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与这种激素有关,它是__________。
(3)比较曲线4与5,可知__________能明显促进侧芽的生长。
(4)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__________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6.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__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射。
②根据__________号与__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有关。
③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
A.分泌物由导管输送    B.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C.分泌物是激素 D.分泌物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
2. 下列各组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垂体、肝脏、肾上腺、皮脂腺 B.甲状腺、睾丸、胰岛、垂体
C.胰腺、胰岛、甲状腺、垂体 D.唾液腺、汗腺、胃腺、卵巢
3. 下列有关人体的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B.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引发的
C.大脖子病是体内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增生肿大
D.人体内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 科学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①将2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大鼠每天喂2毫升桑叶提取液,乙组大鼠每天喂等量蒸馏水,其间各组大鼠均喂相同的食物;③30天后,甲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乙组大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能否治疗糖尿病
B.乙组大鼠所起的作用是对照
C.桑叶提取液的作用类似于甲状腺激素
D.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5. 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 ▲ 。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考点4 血糖调节
1. 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②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
③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①、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①、②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②、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细胞分泌的物质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2. 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某科学兴趣小组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如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
A.0~1小时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
B.1~2小时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C.4小时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
D.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乙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更强
3. 如图是某人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80~120毫克/100毫升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C.C点血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是糖尿病的表现
D.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
4. 上午第四节课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中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  )
A.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5. 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 鼠 乙 鼠
1 将基本相似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2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重复步骤2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步骤1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6. 19世纪末,班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尸体的胰腺中布满了岛屿状的暗点,但在糖尿病人尸体胰腺里的暗点明显缩小。于是,他推测糖尿病可能与这些暗点的缩小有关。班廷取狗的胰腺切成碎片,研磨并加入生理盐水拌匀,制成提取液进行实验。
(1)若取10只患有糖尿病的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只注射10毫升提取液;第二组每只应当注射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中岛屿状暗点分泌的_________减少有关。
考点5 神经系统的组成
1. 下列有关神经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C.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向细胞体传送兴奋
D.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构成,没有细胞核
2. 对下面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③具有感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
C.④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最明显的区别
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B.人体的神经系统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组成
C.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4. 读神经元结构图,回答问题。
(1)[①]_________将冲动传向[②]_________,冲动沿[③]_________传出。
(2)[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细胞属于神经元的是_________。
A.感光细胞 B.嗅觉细胞
C.味觉细胞 D.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考点6 反射与反射弧
1.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①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 ②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③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⑤白细胞吞噬病菌 ⑥小乐躲开飞来的石块
⑦鸟听到枪声飞走 ⑧草履虫从有冰一端游向无冰一端 ⑨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⑩皮肤出血后血液逐渐凝固
A.②③⑥⑦⑨        B.②③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⑥⑦⑨ D.②③⑤⑥⑦⑨⑩
2.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以激素调节为主
B.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D.反射必须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形成的
3. 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该图表示的结构叫反射弧
②图中的e是效应器
③反射过程中,神经传导信息的途径和方向是a→b→c→d→e
④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4. 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B.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少数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入神经末梢
5. 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6.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手被火焰刺激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人也会感到痛。请据图回答问题。
(1)缩手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即_________完成的,此神经结构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_________;效应器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填“感到痛”或“缩回手”,上同),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 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_________功能。
(3)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_________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4)“听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反射是与_________有关的条件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7.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査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酒者驾驶不稳,神志不清,还可能会“闯红灯”,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酿成事故。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但是“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红灯停,绿灯行”的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__反射。
(3)下面是甲、乙二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情况:
甲:眼睛失明,医生检查其眼球正常,则他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___或[ ]_________。以下能正确表示他感觉痛的传导通路的是_________。
A.A→B→C→D→E B.A→B→C→F→⑤ C.E→D→C→B→A D.E→D→C→F→⑤
8. 小明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下列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人体的这种活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调节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此缩手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3)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_________(填序号)传达到大脑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既有_________功能,又有_________功能。
(4)能将外界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_________。
(5)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属于_________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人类特有的_________中枢参与的结果。
(6)若小明⑥处受损,手碰到高温物体,将出现_________。
A.能缩手,不能感觉到痛 B.不能缩手,能感觉到痛
考点7 有关动物行为的实验探究
1.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 B.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
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 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先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的基础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3. 据报道,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列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后天学习行为 ③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⑤是社会行为 ⑥是繁殖行为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4. 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的举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扔下饭盒”是先天性行为 B.乙同学“停住了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D.甲同学参加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5. 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6. 下列实例中,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_________,属于学习行为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缉毒犬嗅到毒品后表现为用前脚掌“扒”、用嘴“衔”或“叫”;
②小袋鼠爬进育儿袋吃奶;
③幼小的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
④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掉下来的断尾还会扭动;
⑤每年冬季,黑颈鹤飞到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
7.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1)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3)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进行隔离孵化发育,幼虫也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_________,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
(4)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是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
(5)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表是切除猫的各级部位后,某些机能改变的状况(“+”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去掉延髓
①后天学习行为 + - - - -
②先天性行为 + + + + +
(1)①完成的条件是具有_________,说明如果缺乏_________或该部位不完整,后天学习行为不能完成。
(2)控制②完成的中枢位于_________。
考点8 体温调节
1. 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2. 某人因病毒感染而发烧,被要求住院隔离。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 ℃左右。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小于散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不能确定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
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而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
4. 某同学学习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的下列四句话中,不恰当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 ℃左右
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5.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
A.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 B.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
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
6. 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 是机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它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
(4)实际上,图中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_调节。
7.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如图所示,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_________中的形状。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_________中的形状。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35 ℃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  )
A.无风干燥的沙漠     B.建筑物顶部
C.有风湿润的麦田 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5)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_________大于_________。
8. 如图是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当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___________,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皮肤的温度会________,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_________。
(2)乙图是在_________情况下发生的,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_________,流经皮肤的血流量_________,皮肤温度下降,与环境温差_________,同时汗液的分泌_________,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7 ℃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更类似于图_________。
(4)控制甲、乙图示相互变化的神经中枢位于三大脑结构中的_________,其感受器是全身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9. 夏天,当你从空调房进入阳光下,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你顿觉浑身燥热,热汗淋漓,长时间后,头昏眼花。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分布在(  )
A.脑       B.眼睛      C.全身体表皮肤
(2)接受环境温度变化刺激的结构主要是神经元的(  )
A.树突部分 B.细胞体 C.轴突部分
(3)人体神经细胞很多,且分工十分细致。接受环境中冷和热刺激的神经细胞都能产生兴奋(信息),把不同的信息传入脑中不同的部位,进行处理,使人作出不同的反应。你认为接受环境中冷和热刺激的神经细胞(  )
A.相同 B.不同
(4)人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头昏眼花”,甚至昏厥的中暑现象,其调节异常发生在(  )
A.接受信息环节 B.传导信息环节 C.处理信息环节
1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 ℃,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_____________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请你写出这两点缺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H→E→I→F→A途径表示_________(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
(2)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若A、B、C、D 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_____(填“>”“<”或“=”)C+D。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4)这时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含量减少。
(5)饥饿状态下,人体中血糖浓度升高的血糖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是某健康男性在45 ℃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示意图,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分钟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45 ℃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_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3)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参考答案
考点1 植物的感应性
1-5 BBACC
6. (1)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单侧光使蚕豆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
(3)直立生长 (4)感应性
考点2植物激素
1-3 CBD
4. (1)10-10 10-6
(2)根
(3)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4)10-7
(5)10-10 10-8
5. (1)侧芽长度平均值 (2)生长素 (3)赤霉素 (4)生长素
6. (2)3、4、5 2
(3)①1 3 ②1 2
③1 4 ④生长素在玉米胚芽尖端两侧分布不均匀能引起玉米幼苗弯曲生长
考点3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
1-4 ABDC
5.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排除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干扰
(3)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如图
考点4 血糖调节
1-4 BDCC
5. (1)避免体内原有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2)不能采用口服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3)多用几只小鼠做实验
6. (1)10毫升生理盐水 (2)胰岛素
考点5 神经系统的组成
1-3 DBB
4. (1)树突 细胞体 轴突
(2)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
(3)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4)ABCD
考点6 反射与反射弧
1-5 ADCDB
6. (1)反射弧 ④ ③ ② ①
(2)缩回手 感到痛 大脑皮层 传导
(3)脊髓
(4)语言文字
7. (1)⑤⑥⑦
(2)条件
(3)④ 视神经 ⑤ 大脑皮层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B
8. (1)神经 反射弧
(2)①②⑤⑥⑦
(3)③ 反射 传导
(4)① 感受器
(5)条件 语言
(6)B
考点7 有关动物行为的实验探究
1-5 CDADB
6. ②④⑤ ①③
7. (1)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3)先天性行为
(4)甲 乙
(5)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8. (1)大脑 大脑 (2)脊髓
考点8 体温调节
1-5 CACCC
6. (1)产热 散热
(2)脑干 皮肤
(3)神经系统 非条件
(4)激素
7. (1)C
(2)A
(3)蒸发汗液散热
(4)D
(5)产热 散热
8. (1)较高 舒张 增加 升高 增多
(2)寒冷 收缩 减少 减小 减少 减少
(3)汗液蒸发 甲
(4)脑干 冷热觉感受器
9. CACB
10.(1) 明显降低(或不恒定)
(2)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两鼠的体温
②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11.(1)神经调节
(2)=
(3)肾上腺 甲状腺
(4)胰岛 胰岛素
(5)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的转化
12.(1)汗腺散热
(2)脑干 舒张 增加 增多
(3)冰水吸收体内热量引起体内温度降低,这刺激了体温调节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同时皮肤还吸收环境热量,因此皮肤温度上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