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
2.会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大数,了解科学记数法的作用,探索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
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3页最上方的三个图,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大数,这些数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很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数读起来,写起来既方便又简单呢?如何来书写呢?
【教学说明】 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知道它们读写都不方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科学记数法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
问题1、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大数?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知道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这些大数,体验运用所学知识的成就感.
请同学们来观察以与表格中的运算,你观察到什么?
10 102 103 104 105
运算结果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指数 1 2 3 4 5
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 1 2 3 4 5
运算结果的位数 2 3 4 5 6
师生归纳总结:
(1)10的几次方就等于1后面有几个0。
(2)运算结果整数数位比指数大“1”。
练习巩固:
问题1、把与列和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1000= (2)1000 000=
问题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整数
(1)102 (2)104 (3)1021
我们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大数。例如:
567=5.67×100=5.67×102
567000 000=5.67×100000000=5.67×108
【归纳结论】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注意:科学记数法只是改变数的书写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问题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1000 000 (2)57000 000 (3)123000 000 000(4)—15000 000
问题4、知识应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的数
(1)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千米;
(2)光传播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
(3)世界人口约为61 000 000 000人;
(4)赤道长约为40000000m;
(5)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km2。
【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
【归纳结论】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一般分两步进行:①确定a的值(1≤a<10),②确定n的值(n比整数位数少1或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n就等于几).
3、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问题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各是什么?
(1)2×103 ; (2)8.4×103; (3)-2.5×106
【教学说明】 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逆向变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归纳结论】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时,只要将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即可,若位数不够,用0补上.
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或者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数前面的符号都不变.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将下面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1)1×106;(2)4.007×105;(3)-6×104;(4)-5.5×106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的数: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 000 000人;
(2)地球的半径4 400 000m;
(3)光的速度约为300 00 00m/s。
【教学说明】 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科学记数法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15”第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认识科学记数法到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体会科学记数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