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铭 记
历 史
目录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二 过雪山草地
三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视频导入(《七律·长征》朗诵)
一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视频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
(1)背景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2)概况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
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指挥军队连续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2. 战略转移
博古
李德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1933年 敌 我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胜利或者死亡”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胜利
失利
红军为什么要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呢?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
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
开始时间
原因
性质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损失过半
渡过乌江
遵义
湘
西
瑞金
3.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性质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理解记忆:
假如没有及时召开该会议,继续让“左”错误延续,红军很可能会
全军覆没
二 过雪山草地
1. 背景: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2. 军事行动:
(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遵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视频2 四渡赤水 综述
四渡赤水、
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贵州遵义
突破天险腊子口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
长征各部队 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注意:没有“红三”军!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遵义
瑞金
吴起镇
会宁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些困难?
视频3过雪山(夹金山)
三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会宁会师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一人类奇迹的?
长征精神
小组讨论:
你认为“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课堂小结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内容:纠正了…肯定了…取消了…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板书设计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谢
谢
观
看
铭 记
历 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七律·长征》朗诵)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
(1)背景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2)概况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 战略转移
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指挥军队连续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3.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理解记忆:
假如没有及时召开该会议,继续让“左”错误延续,红军很可能会
全军覆没
模块二、过雪山草地
1. 背景: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2. 军事行动:
(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视频2 四渡赤水 综述
长征各部队
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注意:没有“红三”军!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些困难?
出示图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视频3过雪山(夹金山)
模块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出示图片: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出示图片:会宁会师楼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一人类奇迹的?
长征精神
小组讨论:你认为“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