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中考真题精选
选择题
1.(2021·杭州)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
A.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 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 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2.(2021·金华)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人艺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距离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火山地震 C. 板块碰撞 D. 板块张裂
3、(2021·温州)《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流水 B. 风力 C. 冰川 D. 海浪
4、(2019·绍兴3)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D.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5、(2019·杭州1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 ⑴⑵⑶ B. ⑴⑵ C. ⑴⑶⑷ D. ⑵⑶⑷
6、(2019·金华、义乌、丽水6)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D.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7、(2020·宁波)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8.(2020·杭州)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9、(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10、(2019·金华)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11、(2018·杭州)2018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B. 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C. 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D. 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12、(2018·金华)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13、(2018·衢州)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B. 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C. 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14、(2017·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 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幔-地核-地壳
C. 地壳-地幔-地核 D. 地壳-地核-地幔
15、(2016·台州)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 大爆炸宇宙论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海底扩张学说 D. 板块构造学说
16、(2016·金华)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7、(2021·绍兴)地震是由地球________(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2021年5月,云南漾和青海玛多县(如图)相继发生6.0级以上地震,两地地震都是由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碰撞引起的。
18、(2018·湖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19、(2020·嘉兴)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________,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20、(2020·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 。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21、(2017·湖州)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A: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B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由张裂形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是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C
【解析】珠峰升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导致其不断被抬升;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干旱地区出现图中的地貌,由此可知,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风力; 故答案为:B。
4、【答案】 D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解答】A、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D、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 A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
【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地壳不断变动是内力的作用;
(1)高山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内力作用;故(1)符合;
(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是内力的作用;故(2)符合;
(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内力的作用;故(3)符合;
(4)风蚀的岩石,是风力的作用,即外力的作用;故(4)不符合;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C错误;
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 C
【解答】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说法正确,A错误;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说法正确,B错误;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错误,应该分为六大板块,C正确;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8、【答案】 C
【解答】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错误,是对岩石圈而不是对陆地,A错误;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错误,主要在板块的边缘而不是中央,B错误;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说法正确,C正确;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错误,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9、【答案】 D
【解答】A、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D、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 B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C错误;
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 A
【解答】A、泥石流发生时,要往两边山坡上逃生,避开泥石流;故A正确;
B、 发生火灾时,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都会上浮,所以要俯伏逃生;故B错误;
C、 发生地震时,房屋、楼房容易发生坍塌,所以人要跑到室外开阔的地方逃生;故C错误;
D、 煤气中毒的人,体内缺氧,所以中毒的人要先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 C
【解答】A、麦哲伦环球航行是朝着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回到起点,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故A正确;
B、太空拍摄的照片更加直观的证明地球是圆的;故B正确;
C、铅笔位置的变化是模拟麦哲伦航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故C错误;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说明地球是圆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 D
【解答】A、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故A错误;
B、 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该找空旷的地方,而不能进入室内,建筑物有可能会倒塌;故B错误;
C、 在室内的同学应该躲在墙角或桌子下面,不能去阳台,阳台有可能会损坏;故C错误;
D、 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在地震时有可能掉落,所以要避开;在躲避时要注意保护头部等重点部位,防止受伤;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 C
【解答】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故选C
15、【答案】 D
【解答】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故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来正确解释地震.
故选:D.
16、【答案】 A
【解答】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故A说法正确。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故B说法不正确。
地球的岩石圈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故C说法不正确。
虽然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并且还有些会受到污染,所以需要节约用水,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7、【答案】 内力;印度洋
【解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解答】地震是板块的运动导致的,属于地球内力作用;云南和青海发生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18、【答案】 (1)交界处(或“边缘”)
(2)地壳
19、【答案】 (1)亚欧
(2)时间
20、【答案】 (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
21、【答案】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