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登高》全案(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登高》全案(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7 13:24:08

文档简介

倾听,让生命跃动,心灵飞翔——《登高》课堂案例
一.课例背景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有研究表明,一般人花在听、说、读、写的时间所占比例大约是:听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9%。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其间构成了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吸收——储存——提取——表达的心理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聆听是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信息交汇、智慧碰撞的主要途径。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让学生学会倾听?
二.课堂案例:
《登高》·杜甫
【教学目标】:
通过“听、说、读”训练,让学生准确理解《登高》,学会倾听。
【教学方法】:学做导合一
(一)读准节奏
师(导):同样的一个秋天,长江边,杜甫一曲忧时伤怀的悲歌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本节课我们在读和听中再次认识这位老人吧。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学生举手朗读,音乐《二泉映月》缓缓流出,营造氛围。)
生:(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认真的听,杜甫的形象已浮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节拍:2221或2212。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朗读。杜甫站在苍穹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心情如何,把握好诵读节奏感很重要,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甲:语调再低沉、语速再缓慢一点更好。
生乙:风急--要读得很凄寒,颤抖着;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学生们鼓掌)
生丙:很动情。我觉得应这样读“猿\啸哀”“鸟\飞回”。
生甲:第二句读得没有气势。
生乙: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胸襟开阔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
生丁:读的时候,他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气魄读出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诗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师:(微笑)同学们听得很投入,讨论很到位。还有,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渚清、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对同学的朗读,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二)读懂感情
(全体同学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整齐,可是感情不够真实。××同学再读一遍,同学们可要听好了。
生:(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认真的听,杜甫的形象再次浮现……)
师(导):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呢?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生甲:是独自一人。
生乙: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生丙:悲凉的秋天。
生丁:老年。多病的身体。
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
生甲:我觉得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学生们鼓掌)
生乙: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影相吊,无依无靠。“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学生们鼓掌)
生:(齐读、单读。)
师(导):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生甲:“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生甲读)。
师:对,要想读好,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学生朗读《登高》)
板书:
??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 孤独哀伤 (萧瑟凄凉)
??写景
??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 沉郁高昂(雄浑开阔)
??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 漂泊孤苦 (个人艰辛)
??抒情
??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 忧愤苦闷(国难家愁)
(三)准确理解
师: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读《登高》,你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
师: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甲: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知道的。
师:很好!(微笑)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
师:×××同学,你怎样评价老师的理解?
生:老师的解释非常准确,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师:是痛苦吗?听课要聚精会神,否则就会理解偏差。苦,是极度的意思。
生乙: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师:同学们再认真想想,“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生丙: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
生丁: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让我们在乐声中朗诵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1、课堂上,老师应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检查自己的课堂效果。
2、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3、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手段多样,都会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产生影响。(共30张PPT)







登高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
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
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
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
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
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
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
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
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泉映月.wma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那些词描写的?给人什么感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寄情于景。
以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独无依、漂泊痛苦、意境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
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
很孤单。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看到落木,我们想到什么?
生命的短暂。杜甫生于是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颔联描写了那些景物?从时空角度给你什么启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坐着怎样的情怀?
落木—无边,萧萧,下,寓生命短暂之意(沉郁)
长江—不尽,滚滚,来。寓时间永恒之意(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 沉郁悲壮
情怀:豁达坦荡 开阔胸襟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宋代罗大经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给它们归类,并概括思想感情。
万里,地之远也; 别国离家——离家愁
秋,时之凄惨也; 触目伤怀——氛围苦
作客,羁旅也; 四处漂泊——无依苦
常作客,久旅也;常年奔波——流离苦
百年,齿暮也; 岁月迟暮——无成苦
多病,衰疾也; 年老体衰——病痛苦
台,高迥处也; 登高临远——伤怀愁)
独登台,无亲朋也。独身在外——孤独苦
长年飘泊 事业无成 孤苦无依
有人说这里有八苦,你的看法呢?
万里之外
悲凉之秋
长久的,不断的
漂泊,流浪
岁月不饶人
多病之躯
独自一人
登高
颈联:
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
尾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尾联描写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处境?本诗总体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老病孤愁、处境艰难,
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沉郁高昂
抒情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哀婉孤独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自然 自己 社会

豁达
坦荡
板书设计
5、如何理解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悲秋”
写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有俯有仰,有远有近。 抒情,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秋何以悲
环境之悲 秋之寂寥
身世之悲 作者遭遇
传统思想 易经八卦
文人意象 表达孤寂
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字眼是哪个?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万里”之悲 “常客”之悲 “多病”之悲 “孤独”之悲 “霜鬓”之悲 “家国”之悲 “断饮”之悲 因
国运衰微、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忧国伤时的爱国爱民之情,
事业无成、颠沛流离、老病孤苦、无所依托、积极入世、永不消沉的无奈与矛盾之痛。
青年杜甫,曾一览众山小,
晚年杜甫,却忧端齐终南。
作业:
1、分析本文写景方面的特点,
再想想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
2、我心目中的杜甫
生命不息,旅行不止。万众景仰,永垂不朽。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