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17 13: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49年2—6月
( 二 )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的条
件是什么?
一、实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车站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定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快速阅读77页第一段,提炼要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并不像西藏大多数地区一样,而是充满了降雨与肥沃土地,价值很大。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它是如何提出和确定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快速阅读77页第一段,提炼要点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被各国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内容上看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国际环境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能否举个例子说说中国是如何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想一想?
中国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重申“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并“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日内瓦会议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
(1954年)
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日内瓦会议
思考:中国代表团是带着怎样的目的“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他为日内瓦会议带来的“超乎想象的精彩”是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1、目的:
2、超乎想象的精彩:
3、特点: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独立的里程碑。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1954)
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
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
阅读课文导入框的小故事,讨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
(1954年)
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会议的中心议题(主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1、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特点)和主题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该说啥好呢
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 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从雅加达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这是胡锦涛与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集体合影。
胡锦涛在这次亚非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半个世纪以来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民族振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949-195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
(1954年)
“求同存异”
一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外交政策)
二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与 苏联等17 国建交)
三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3,周恩来)
四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955,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周恩来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总结
练 一 练
1、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外交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四项基本原则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当时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C
C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为中国外交事业做了哪些贡献?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出席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练 一 练
B
4、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时
D 1972年与尼克松会谈时
A
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练 一 练
B
6、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D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使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有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请你收集,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周恩来独特的外交魅力
1.有记者问:“你们中国一向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国制造的商品?”
(事实的确如此。诸位请看,这支派克笔就是美国制造的,但大家有所不知,这可是在抗援朝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啊!)
2.有记者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3.有记者问:“我们西方人走路总是挺起胸堂,中国人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你们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4.有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的是公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的是马路呢?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机智、聪慧的周总理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外柔中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他们自己。
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事欣赏
你看过这两幅图片后,会产生哪些联想?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严峻形势
政治上不承认
经济上禁运封锁
军事上武力包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