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测试题8 生态系统(2)
( )1. 虎、豹等大型食肉性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比其他动物少得多,主要原因是
A.它们繁殖能力低 B.栖息场所有限 C.被人类大量捕杀 D.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
( )2. 猎豹在吃掉一只羚羊时,它就获得了这只羚羊的
A全部能量 B.全部物质 C.部分物质和能量 D、全部物质和能量
( )3.在青草、蚱蜢、青蛙、蛇、鹰构成的食物链中总体上看,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应是
A.青草最多,其他生物数量相同 B.青草最少,蚱蜢比青蛙少,青蛙比蛇少,蛇比鹰少
C.青草和蚱蜢数量相同,鹰的数量最少 D.青草最多,蚱蜢比青蛙多,青蛙比蛇多,蛇比鹰多
( )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 )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获取的能量最少 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一部分
( )6.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的去向是
A.随粪便排出体外 B.流入第一营养级 C.呼吸作用散失掉 D.存在于生物的遗体残骸中
( )7.下面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B.只有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了物质循环
( )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图中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得最多
C.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 )9. 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 )10. 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 )11. 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乙数量增多,则会引起
A、甲、丁增加,丙下降 B、甲、丙增加丁下降
C、丙、丁增加,,甲下降 D、甲、丙、丁都增加
( )12.下列哪种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减少捕食者的数量 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数量相等
C、增加各种生物的种类 D、减少分解者
( )1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
A.有机物中的碳 B.非生物环境中的碳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的碳 D.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1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生态系统面积的大小 B、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的多少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多少 D、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
( )15.对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不断变化
( )16.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大量死亡那鹿的数量将
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保持不变 D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17.某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成分,数字①~⑥表示某些生理过程
(1) 请写出图中食物链 。
A为生态系统中的 ,B为 。
(2) 图中的D为生态系统中的 ,
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主要有 。
(3) 生理过程②③④指的是动植物的 作用,主要在细胞的 中进行的。
(4)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由于生物自身的消耗、热能的散失等原因,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5)图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成分的生理过程是【 】 。图中A对生物圈的意义是,能维持生物圈的 。
(6)碳在生物体之间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
(7)动物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石油,通过燃烧,其中的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降低温室效应要尽量减少 排放。倡导 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8.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杂草数量对小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①选择甲、乙两个同样大小的无色玻璃容器,分别添加等量的土壤,在低洼处添加等量的河水,再分别加入肉食性乌龟一只、草食性蜗牛两只,两个容器内只有杂草的数量不同。
②密封容器后,将甲、乙放于室内通风和光线良好的地方,但需要避免阳光直射。
③10天内,每天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装置中的一条食物链 。
(2)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该实验变量为 。
(3)在实验方案中,设置甲、乙两个装置的目的是为了 。
(4)此实验的甲乙两缸中,选用相同大小的容器,放入等量的土壤和河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 ,像这样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
(5)实验中进行了多次的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
(6)实验结果显示:甲缸的小型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时间明显比乙缸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杂草数量对小型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杂草数量越 (填“多”或“少”),小型生态系统越稳定。
1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
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
(2)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人鱼虾
体内,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3)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若一段时间内田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如果大量捕杀喜鹊,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
答案:1~10 DCDCD BBBBA 11~16 CCCDC B
17.(1)A→B→C 生产者 消费者 (2)分解者 细菌、真菌
(3)呼吸 线粒体 (4)太阳能 逐级减少 (5)①光合作用 碳氧平衡
(6)含碳有机物 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
18.(1)杂草→蜗牛→乌龟 (2)杂草数量 (3)设置对照实验
(4)控制单一变量 对照实验 (5)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多
19.(1)非生物成分 (2)食物链 (3)生物圈 (4)自我调节 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