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平面镜成像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0 00:0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4.3平面镜成像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放在平面镜前40cm处,若远离平面镜移动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cm
C.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20cm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2.如图所示,在“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板应选厚玻璃板 B.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平面镜成像过程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选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下列物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只需要多次改变∠FON的大小进行实验就可以
B.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点燃A,移动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C.如图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手拨动塑料尺的力度要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D.如图丁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减小斜面与桌面的夹角,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时应该选择器材G
B.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BC两支蜡烛
C.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D.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5.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是实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7.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
C.若被测者远离平面镜0.1m,他在镜中的像会变小
D.被测者看到平面镜中“E”的像开口向南,则视力表上“E”的开口向北
二、填空题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完成实验的好处是_______;实验时将一张白纸放在镜后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10.湖水深10m,小鸟在距湖面6m的空中飞翔,它在湖中成的像是______(填“实”“虚”)像,小鸟的像距离该小鸟______m。
11.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______的,这些光线的____(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12.身高1.6米小吴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镜中的像离他2米,当他退后0.5米时,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米,镜中像的高度______1.6米(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5米处,如图1所示,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如果镜子从中裂成两半,同时向左右分开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此时小吴在镜中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同时左右移动”或“不变”)
13.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 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___________m处。
14.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图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当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图3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观察到右边的试管水量增多且温度升高,说明气体液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作图题
15.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16.如图,红梅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斜射的太阳光能够水平方向射入隧道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以及反射光线。
四、实验题
17.小亮和小杜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小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接着小亮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的眼睛应在蜡烛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________,记录下A、B的位置,此过程也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实验中用B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3)如图甲所示,移动点燃的蜡烛A分别到C、D、E点,重复(2)中的操作,记录下蜡烛B的位置对应为C1、D1、E1点,用直线将C、D、E和C1、D1、E1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OO1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选填下方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4)小杜学完平面镜的知识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她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__(填“A”或“B”)是反射面。
18.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应该在较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
(2)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3)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____。
1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同学们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如图)等器材做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之间的关系;
(2)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之间的关系;
(3)移去蜡烛①,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到蜡烛②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若实验中玻璃没有与桌面垂直而是靠向蜡烛,那么所成的像将向______(选填“上”或“下”)偏;
(5)实验要求把蜡烛放在不同位置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五、综合题
20.(1)图所示是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沿AO方向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再沿OB方向射出的情境,ON是法线。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反射角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距玻璃4.6cm处,则蜡烛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cm。
2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从烛焰S点引出两条入射光线和它们的反射光线。
(1)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相交;
(2)如果人的眼睛处于这两条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___________发出的。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B 7.C 8.B
9.减小测量像距的误差 不能
10.虚 12
11.发散 反向延长线
12.1.5 等于 能 不变
13.2
14.振动 像与物大小相等 放出
15.
16.
17.位置 A 重合 相等 等效替代法 C B
18.薄 暗 相同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 60 不变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9.到平面镜距离 大小 不能 虚 上 多次实验,归纳得到普遍结论
20.减小 9.2
21.不能 从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