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世界上最早记载并解释小孔成像实验的是( )
A. 阿基米德
B. 墨翟
C. 牛顿
D. 伽利略
2.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 红光
B. 紫光
C. 黄光
D. 绿光
3.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 )
A. 草木
B. 人
C. 岩石
D. 河水
4.将红色和绿色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则透过的是( )
A. 红光
B. 绿光
C. 黄光
D. 不会有色光透过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是单色光
B. 白光是单色光
C. 光也具有能量
D. 所有光线都看得见
6.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
A. 上半身的像被拉长
B. 下半身的像被拉长
C. 全身的像都被拉长
D. 全身的像都被压短
7.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关于红外线的相关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战士用来观测夜间敌人的行动
B. 用来测量体温
C. 用来消毒杀菌
D. 用来进行遥控
8.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 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
B. 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C. 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 紫外线本身就是紫色的
9.以下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
A. 红光
B. 白光
C. 绿光
D. 蓝光
10.冬天坐在火炉旁取暖,主要利用的是( )
A. 可见光
B. 紫外线
C. 红外线
D. 超声波
11.医生检查病人耳道时,常使用一个凹面镜,这样可以使( )
A. 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虚像
B. 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实像
C. 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放大的实像
D. 较多的光线反射进去照亮耳道
12.冬天坐在火炉旁取暖,主要利用的是( )
A. 可见光
B. 紫外线
C. 红外线
D. 超声波
13.以下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A. 验钞机可通过验证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 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
C. 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
D. 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从而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火场位置等信息.
14.利用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可以( )
A. 杀菌
B. 使照相底片感光
C. 摄像
D. 验钞
15.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这个系统获知火灾信息的依据是( )
A. 对起火点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
B. 监测起火点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火灾的发生
C. 监测着火点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着火点
D. 监测着火点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着火点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颜料的三原色是红色、____________色和蓝色.
17.某同学按课本提示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 ______ (彩色/黑白) ______ (实/虚)像,在室外观察时,发现塑料薄膜上的像不太清楚,你的建议是 ______ (写出一点).
18.如图是清华大学草坪上的日晷,它的基座上镌刻着拉丁文“FACTA NON VEBR”及其中译文“行胜于言”,日晷是利用晷上的针的影子随时间长短和位置变化来判断时间的计时工具,它利用了______的原理.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______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______ .
21.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白色纸板竖直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
(1)依据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 .
(3)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 ______ .
(4)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新的反射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______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激光是测量距离最精确的“尺子”,它的射程非常远,利用它可以从地球射向月球,再从月球反射回地球.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已知光速为3×108m/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23.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4.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什么后果 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书《墨经》记载了2400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完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
2.【答案】D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绿色植物因为反射绿光,看到是绿色的,其它颜色的光都被绿色植物吸收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绿色植物是不喜欢绿色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绿光.
3.【答案】B
【解析】夜晚,在草木、人、岩石、河水中,人的温度最高,所以人放出红外线较多.
4.【答案】D
【解析】红、绿两块玻璃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透过上面一块玻璃的光线为上面玻璃的颜色——红色,而下面的玻璃只可以透过它自身颜色的光线——绿色,因此第一次透过的红光不能透过绿色的玻璃,即没有色光透过.
5.【答案】C
【解析】太阳光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光具有能量,称为太阳能或光能;太阳光谱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被看到的可见光,例如红外线、紫外线就是不可见光.
6.【答案】B
【解析】哈哈镜中凸起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成缩小的像,所以人像变短;凹下去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面镜,成放大的像,所以人像变长.
7.【答案】C
【解析】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夜视仪、红外线温度计等都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所以不符合题意;电视机、空调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进行遥控的,所以也不符合题意;人们利用紫外线杀菌和消毒,制成杀菌的灭菌灯.C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外线灯发出紫外线的同时,也发出紫光和蓝光可见光,所以看上去是淡紫色的.根据紫外线能杀菌制成了杀菌的紫光灯.紫光灯中起杀菌作用的是紫外线.
9.【答案】B
【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是单色光.白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10.【答案】C
【解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强的特点,所以冬天坐在火炉旁取暖,主要利用的是红外线来取暖.
11.【答案】D
【解析】医生检查病人耳道时,常使用一个凹面镜,这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这样可聚集光线,看清耳道内的病情,便于对耳道进行检查.
12.【答案】C
【解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强的特点,所以冬天坐在火炉旁取暖,主要利用的是红外线来取暖.
13.【答案】A
【解析】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进行工作的,符合题意;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不符合题意;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是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A、杀菌是利用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的特点;B、使照相底片感光是紫外线化学作用;C、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紫外线生理作用强无关;D、利用紫外线验钞,属于紫外线的应用,和生理作用没有关系.
15.【答案】D
【解析】因为照片拍摄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着火点、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着火点;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
16.【答案】黄
【解析】颜料的三原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17.【答案】彩色;实;用不透明的纸卷成一个筒套在塑料薄膜上
【解析】利用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时,会在塑料薄膜上看到倒立的彩色实像,在室外观察时,发现塑料薄膜上的像不太清楚,为防止除小孔以外的任何部分不漏光,可以用不透明的纸卷成一个筒套在塑料薄膜上.
18.【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因为太阳在不同时间的照射角度不同,物体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位置也不相同.日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19.【答案】(1)折射光线消失了;(2)光斑从光屏上消失了;(3)不会,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解析】(1)如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可能会发现折射光线消失;(2)据(1)的猜想可知,若猜想正确,即该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光斑会消失;(3)据上面的规律不难看出,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当折射角增大到某种程度后,折射光线会消失;而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20.【答案】(1)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不能;(2)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
【解析】(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量角器代替纸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然后发现规律.
21.【答案】(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改变入射角,重复多次试验并记录数据;(3)方便找出反射光线;(4)可逆.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都为48°,故得出的结论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为了找到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需要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
(3)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路径,找出反射光线;
(4)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新的反射光线沿着原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2.【答案】解:光从月球到地球时间:,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解析】从发射激光到接收到它返回的信号,共用时2s,
所以光从月球到地球一趟的时间是:,
已知光速为=3×108,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23.【答案】A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4.【答案】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
(2)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
所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