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9 12: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第二节。
《动量定理》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概念之后,结合活中的现象,用数学方法通过推导而得出来的定理。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动量的延深,又是学习下节《动量守恒定律》之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可以得出本节在本章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处理碰撞和打击类问题。同时,动量定理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不再满足感知物质世界,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他们更想了解因果关系,得出解释物理现象的结论。在承接上一节动量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动量改变的原因,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从动量的改变,体会相互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对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理解。
2、科学探究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概念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科学思维
构建刹车模型,将实际复杂的物理过程抽象成便于研究的物理模型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例如缓冲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及文字表述。
难点: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有关问题。
五、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情境引导→理论推导探究→实际应用”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实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率学习来完成探究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器材
两枚大小相同的鸡蛋、尺寸相同的石头地板和棉布各一块、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七、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分五个环节: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⑵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⑶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⑷趣味实验⑸应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 类比动能的改变,动量的改变是有谁导致的
学生讨论:没啥思绪。
教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刹车的情况。汽车以速度V运动,急刹车到停止。若对车施加很大的阻力,则车停止时间很短;如果对车施加很小的阻力,则车停止时间较长。
学生讨论:跟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
(二)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
教师构建模型:质量为的物体,初速度为,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经过时间,物体的速度变为。(所建模型借助媒体)
教师提出任务:由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与上节所学内容,试推导一下,能否得出的表达式。
学生讨论得出了之间的关系式:
(借助媒体,给出推导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式提问:上式两端分别有什么物理意义?
学生得出:式子左边为合外力的冲量,右边为动量变化量。
教师总结:上式表示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
此即动量定理的文字表述: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
公式:即 。
(三)定量计算
用动量定理解题
例题: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以45m/s的速度反向水平飞回,球与棒的作用时间t为0.02s.求棒对球的平均作用力? (借助媒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1)选取正方向;
(2)作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
(3)进行状态分析写出初末动量,并求出动量变化;
(4)建立方程求解;
(四)趣味实验
学生实验:鸡蛋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在泡沫塑料垫上,鸡蛋没被打破;第二次落在地板上,鸡蛋被打破,这是为什么?
(五)定性分析
教师:△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生活中还有其他例子?
学生:看了许多缓冲的装置图,进一步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八、回顾与小结
(1)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此过程所用到的方法、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文字表述。
(2)动量定理的四点说明:
① 动量定理的表达式为矢量式,在做题中应规定正方向。
② 动量定理给出了过程量I与状态量P之间的关系:力的时间积累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动量,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
③ 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与运动的瞬时关系;动量定理反映的是力的时间积累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④ 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九、板书设计
1.2动量定理
一、动量定理推导:
初动量:
末动量:
由 (1)
(2)
(1)(2)联立得

二、动量定理文字表述: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
注意:(1)动量定理的失量性。
(2)动量定理给出了过程量I与状态量P之间的关系。
(3)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4)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与恒力。
三、应用
(1)定量计算
(2)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