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出巨响 B.电水壶通电发热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蜡烛燃烧发光
2、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
3、如下图1所示,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打开夹子,用嘴向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B.在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
D.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4、太原地铁即将开通,下列地铁站常见的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携带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5、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杯弓蛇影 C.铁杵磨针 D.花香四溢
6、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B.学会质疑,不轻信已有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7、图中“错误操作”与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试剂污染
C.试管破裂 D.读数偏小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甲烷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制冷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9、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实验室中的块状石灰石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仪器中( )
A.广口瓶 B.细口瓶
C.滴瓶 D.集气瓶
1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工艺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指南针定向 D.铁的冶炼
12、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13、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二、填空题。
14、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蜡烛燃烧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请你帮助他说出这样归类的理由是 。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4)电灯发光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5、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量筒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仪器,正确读数方法是把量筒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若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刚会出现读数比实际数要________,若用俯视的方法读数,则读数比实际数要________.
17、这是有关水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描述:①水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⑥水可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水的物理性质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2)水的化学性质 ;
(3)水的用途 。
1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19、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 。
二、实验类。
20、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_。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出巨响 B.电水壶通电发热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蜡烛燃烧发光
【答案】B
2、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以下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
【答案】D
3、如下图1所示,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打开夹子,用嘴向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B.在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
D.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答案】D
4、太原地铁即将开通,下列地铁站常见的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携带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答案】B
5、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星火燎原 B.杯弓蛇影 C.铁杵磨针 D.花香四溢
【答案】A
6、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尽量少交流,不受他人观点的干扰
B.学会质疑,不轻信已有的结论
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D.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答案】A
7、图中“错误操作”与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试剂污染
C.试管破裂 D.读数偏小
【答案】D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甲烷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制冷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答案】B
9、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10、实验室中的块状石灰石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仪器中( )
A.广口瓶 B.细口瓶
C.滴瓶 D.集气瓶
【答案】A
1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工艺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指南针定向 D.铁的冶炼
【答案】C
12、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13、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答案】C
二、填空题。
14、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蜡烛燃烧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请你帮助他说出这样归类的理由是 。
(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4)电灯发光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知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1)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
(3)化学;一定。
(4)物理;不一定。
15、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对比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合理即可)
16、量筒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仪器,正确读数方法是把量筒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保持水平.若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刚会出现读数比实际数要________,若用俯视的方法读数,则读数比实际数要________.
【答案】凹液面最低处;偏小;偏大
17、这是有关水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描述:①水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可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⑥水可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水的物理性质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2)水的化学性质 ;
(3)水的用途 。
【答案】(1)①②; (2)⑤⑥; (3)③④。
1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
【答案】打开 关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9、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 。
【答案】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实验类。
20、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 _。
【答案】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