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赤壁赋》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07 22: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赤 壁 赋
苏 轼播放声音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
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关于苏轼播放声音湖北黄冈赤壁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3.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 苏子-乐观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鉴赏要从具体文字、形象入
手,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
与体验,以期能与作者发生共鸣,
得到审美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第
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
怎样画? ?内 容:月、水、风、舟 ?
景物 ? ?
   ?色 彩:淡雅朦胧 ?
? 整体效果:人与自
   ? 外貌、神态 ? 然之间是那样和
人物 ? 活动 ? 谐亲近
   ? (体现出来的感情) ?

2、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
朗读二、三段,讨论:
1. 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箫声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朗读四、五段,朗读时,划出文中几组相对的概念,讨论:
你怎样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逝者如斯?未尝往
盈虚者如彼?未消长
变?不变
一瞬?无尽
不要抱怨,让人生更得充实有意义。 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么联系? 1. 议论时扣紧了水与月来阐发
2. 处处照应了客的话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分析: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何为线索? 情感线索:
乐→悲→乐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
客答→主辩→客喜探索研究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探究课文中主客问答的
形式,体会苏轼的人生态度。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你如何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观?
(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余苏东坡突围》 艺术特点之一写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
抒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 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景、情、理融于一体再思考     本文体现了苏轼的哪些艺术才情?  
提示
(1)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2)骈词俪句,整散结合;
(3)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词语理解(1)如泣如诉: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2)正襟危坐:理好衣服,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沧海一粟:大海里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4)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延长不绝。(5)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