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年级上
(1)
新授导入
膳食纤维
蛋白质、糖类、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
食物中的营养素:
需消化后被吸收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不能被消化
蛋白质
糖 类
脂 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膳食纤维
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排出少量的粪便,减少的那部分到哪儿去了?
课堂新授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盲肠、结肠、直肠)
唾液腺、肝脏、胰腺
胃腺、肠腺
口腔
咽
食管
胃
大肠
小肠
肛门
消化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腺
?腺
?腺
?腺
?
肠
唾液
肝脏
胃
胰
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流入部位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所含的消化酶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胃腺 胃液 胃
肠腺 肠液 小肠
胰腺 胰液 十二指肠
肝脏 胆汁 胆囊、十二指肠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无
注意: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贮存于胆囊中,最终流入小肠。
乳牙 恒牙
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是人体最硬的器官。
幼儿时:乳牙20颗
成年时:恒牙28-32颗,有些人第三磨牙(又叫智齿)终生不出。
类型 作用
切牙(门齿)
尖牙(犬齿)
磨牙(臼齿)
切割食物
撕裂食物
研磨食物
牙龈
牙釉质
牙本质
神经
牙髓
牙冠
牙颈
牙根
牙的组成
牙冠
牙颈
牙根
(二)牙齿的结构
(三)龋齿的形成及危害
a、形成原因
1、微生物把糖转为酸
2、酸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
食 管
咽
胃
咽和食管
食管把吞咽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咽能将空气和食物“分道扬镳”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一)咽和食管
4.消化作用:胃壁肌肉收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胃腺分泌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液又称胃酸,呈强酸性,具有杀菌作用。
3.结构特点:胃壁肌肉发达,由平滑肌构成。胃内表面的上皮组织凹陷入胃壁中形成胃腺。
(二)胃
1.位置:位于左上腹部。
2.特征: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胃腺
(三)小肠
小肠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小肠内壁有无数微小的指状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小肠的表面积(600倍)这样可以大大增
加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
(1)小肠长(5-6米)(食物停留时间长,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2)小肠有许多皱襞(一层上皮细胞)和绒毛,
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运输营养物质)
(3)有多种消化液
(食物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4)平滑肌层(使小肠蠕动)
(四)肝脏
胆囊
(浓缩、贮存胆汁)
胆汁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
最大的消化腺腺体
具有解毒的作用
(五)胰腺
3.功能:分泌胰液,通过胰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1.位置:位于腹部上区。
2.特征: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4.功能:吸收部分营养物质;形成粪便的场所。
1.位置: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
2.特征:全程形似方框。
3.结构特点: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只有皱襞,没有绒毛。
(六)大肠
消化道: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口
咽:是食物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食管:不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
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
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
大肠: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能吸收少量水分
肛门:排便的出口
口:咀嚼(磨碎)食物
消化系统的组成总结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消化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的消化液
流入的部位
胰腺
小肠
小肠
胃
肠腺
肝脏
胃腺
小肠
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口腔
1.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 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
2.根据图写出有关的结构名称。
①___;
②___;
③___;
④___;
⑤___;
⑥___;
牙冠
牙颈
牙根
牙釉质
牙本质
神经(共18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年级上
(3)
新课导入
[注意事项]
本品不易用过热的水或与酸性物质同时服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生活中含有酶的药物
新课学习
一、酶的催化作用
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
酶
小分子物质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二、酶的定义
①酶是由生物体的活细胞产生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②酶不仅是食物消化的“功臣”,生物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③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
④消化酶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其来源和所催化的物质进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这种酶就叫做唾液淀粉酶。同理,胰液中存在的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酶分别称为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三、酶的特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107-1013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化学反应。
是否所有的酶在任何
条件下都会起作呢
多样性:生物体内酶种类多。
活动一:
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实验方案合理吗
活动二:
另取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B号试管中,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高效性
活动三:
另取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C号试管中,往溶液中滴加唾液,观察现象。
专一性
四、消化酶的种类
消化腺名称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所含的消化酶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胃腺 胃液 胃
肝脏 胆汁 小肠
肠腺 肠液 小肠
胰腺 胰液 小肠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无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原理: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实验步骤:
1.收集唾液。清水嗽口后,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自然流入试管中,收集2mL左右。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备用。
2. 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99毫升蒸馏水,搅拌,水浴加热溶解,制成1%淀粉溶液,冷却备用。
3.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A、B。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然后分加入1滴体积分数为0.4%碘液,观察试管内变化。
4.向A试管中加唾液2毫升;向B试管中加蒸馏水2毫升,振荡后放入37℃水浴中保温5~10分钟。取出试管观察。
1%淀粉溶液2毫升
0.4%碘液
加入2毫升唾液
加入2毫升蒸馏水
B
A
37℃水浴
试管 淀粉液 加碘液 现象 滴加 水浴温度 现象 原因
A 2ml 1滴 2ml唾液 370C
B 2ml 1滴 2ml蒸馏水 370C
变蓝
变蓝
仍为蓝色
蓝色褪去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淀粉被分解
淀粉未被分解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
注意:
实质是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但本实验不能证明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作出假设: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提出问题: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3、设计实验方案:
温度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控制变量法)
思考:要控制相同的量__________________
要控制不同的量______
37°C
沸水
冰水
1%淀粉溶液2毫升滴入1滴0.4%的碘酒溶液,加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实验说明了什么
说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最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温度是37℃。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试管 1 2 3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温度 37 ℃温水 沸水 冰块
稀释唾液 1mL 1mL 1mL
碘液 1滴 1滴 1滴
结果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结论:在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项 目 试 管 1 2 3
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蒸馏水 1mL / /
NaOH / 1mL /
HCl / / 1mL
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结果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酶是蛋白质,遇到强酸、强碱、高温条件下会被破坏。
淀粉酶----PH=7 胃蛋白酶----PH=I.8 胰蛋白酶----PH=8
需要适宜的条件:(1)温度37 ℃ (2)酸碱度 pH值
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
1.你能描述图中白化病患者的表现吗?
他们表现为全身皮肤、眉毛、头发等都呈白色,眼睛怕光等症状。
2.他们的病因是什么呢?
他们的体内缺少了一种能促使黑色素合成的酶。
四、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例题1、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方案如下,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加入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适量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2滴碘液
(1)为了形成对照,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____________.
(2)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________试管,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_
清水
1号
麦芽糖
(跟踪练习)近两年,酵素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成了热门话题。酵素在科学上称作酶,它是生物体内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XX瘦身果蔬粉部分说明书如下:
产品名称:XX瘦身果蔬粉产品成分:多种酵素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袋,40℃以下温水冲饮产品功效:能直接分解人体多余脂肪,具有减肥瘦身功效
(1)“40℃以下温水冲饮”是因为酶(酵素)的活性受___________的影响;
(2)产品的功效真实吗?请结合酶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不真实;酵素的成分是酶,其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催化的功能。因此,口服该产品不能直接分解人体脂肪,没有减肥瘦身功效。
温度(共20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年级上
(2)
复习导入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唾液
胰液
肠液
胆汁
(不含消化酶)
胃液
(消化液)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最大
课堂新授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1、消化的概念
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哪些?
膳食纤维
蛋白质、糖类、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分子,须消化后被吸收
小分子,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不能被消化吸收
3.消化类型:
(1)物理性消化:
如:牙齿的切、咬,胃的蠕动等。
(2)化学性消化:
如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糖类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消化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
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
分解
大分子
小分子
唾液腺
胰
胃
胃腺
肠腺
肝脏
胆
口腔
咽、食道
小肠
大肠
循环系统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粪便
食物
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
-----------------------------------
-----------------------------------
-----------------------------------
食物中有机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胃液
胃
唾液
口腔
多肽
脂肪小液滴
麦芽糖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葡萄糖
胆汁
小肠
消化
(消化的场所主要是小肠)
1.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
牙齿:咀嚼研磨食物
舌:搅拌并品尝味道
3.如果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这些甜味来自哪里?
(物理消化)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有甜的味道。
(化学消化)
淀粉
麦芽糖
(唾液)
2.细嚼慢咽的好处?
减轻胃肠负担
一、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只能初步消化淀粉成麦芽糖
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食道:食物通道。
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功能
二、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胃腺,它能分泌胃液,主要消化营养物质中的蛋白质。
1、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胃壁很厚的肌肉层的收缩导致胃的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食物的物理消化。
胃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
(化学性消化)
思考
胃能吸收酒精,因此杜绝过量饮酒
三、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胆汁
胰液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胆汁、胰液、肠液
胆汁将脂肪初步乳化为脂肪小液滴
胰液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最终消化
肠液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最终消化
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2、小肠表面皱壁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
3、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可加快物质的运输。
1、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平滑肌层(使小肠蠕动)
5、小肠是消化道最长是一段。
消化功能
吸
收
功
能
既有消化也有吸收功能
营养物质
面积大:
小肠长;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内有多种消化液:
肠液、胰液、胆汁
壁薄:
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只适于消化
只适于吸收
适于消化和吸收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基本没有消化功能
便秘是由于大肠吸收过多的水分而造成的
肛门是粪便排出体外的出口
1.结合右图,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4.你能够解释“吸收” 的概念吗?
胃、小肠、大肠。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脂肪的吸收先进入淋巴然后再进入血液。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口腔
胃
小肠
小肠
小肠
食物中有机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胃液
胃
唾液
口腔
多肽
脂肪小液滴
麦芽糖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葡萄糖
胆汁
小肠
消化
(消化的场所主要是小肠)
营养素吸收的过程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1、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那么图中D代表消化道中的 (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D
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下列探究工作。
【查阅资料】通过上网获得以下信息淀粉粉是无甜味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能初步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做出猜想】甘薯中可能含有淀粉酶,把淀粉初步催化分解为具有甜味的麦芽糖,而马铃薯中则不含淀粉酶。
【实验操作】把甘薯、马铃薯放置在不同温度下,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处理30分钟,测定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处理后不含麦芽糖,甘薯处理后的麦芽糖含量如下表:
处理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中麦芽糖含量(毫克/克)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实验结果 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小组的猜想。
(2)由表可知,________℃时,甘薯中的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
(3)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马铃薯虽然不含麦芽糖,但吃起来也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______________,被小肠吸收后,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支持
70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会消化淀粉
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