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对本单元前面所述的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补充和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我们,在两宋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与和平交往中,创造出的多元繁荣的局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学:
播放流行歌曲和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视频。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意境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又动起来之后。
提问:视频中描绘的哪个地方的都市生活?
预设:北宋的开封。
过渡:优美的旋律,熙熙攘攘的人群,丰富多样的商品,眼花缭乱的表演,将大家带进了北宋开封汴河沿岸的都市场景,张择端的《清明上图》展现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宋元时期,一起去感受都市文化生活的魅力。
2、依疑自学: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的预习练习,对书本知识有所了解。
提问:通过阅读教材你知道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些吗?这些大都市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北宋东京(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它们都是当时的都城。
过渡:这些城市不仅是当时的帝王都城,更是市民的快乐家园,而北宋的开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封城。
提问:开封城内最繁华的地方是哪里?
预设:大相国寺。
过渡:北宋开封最繁华之地——大相国寺,可容纳万人,每月都举行庙会,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大相国寺的庙会吧。
提问:看完了大相国寺繁华的庙会,现在跟随者老师让在开封城内转一转,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的这些人在做什么(出示图片)?
预设:说书、剃头、蹴鞠、耍杂技、、、、、。
提问:在北宋时期出现了娱乐兼营业的场所,他们叫什么名字?
预设:瓦子。
过渡:“瓦子”一词取自: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瓦子”“勾栏”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说明了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过渡:“瓦子”“勾栏”处,灯火人影晃晃,鼓乐歌声阵阵,煞是热闹。当然,最热闹的时节莫过于各种佳节,我们所过的很多节日在宋代已经有了。你们根据这些诗词判断出这是哪些节日吗?
提问:同学们回答非常好,那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预设:这些节日习俗和我们是相似的。
过渡:古往今来,我们一代代的中国人总在相同的节日延续着相似的习俗,我们中秋共赏月,祈求团圆美好。我们元宵看花灯,共盼和睦吉祥,端午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春节放鞭炮,追求天地与人的和谐,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在悄然发生变化,但是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团圆、爱国、和谐,这些文化内涵却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从未间断,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传承、是情怀。繁华都市生活大大刺激了北宋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中国文学殿堂当中的一块儿瑰宝从此大放光彩。
3、质疑探学(一)
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唐诗与宋词的对比,感受宋词的特点。
预设:有“词牌”、句子有长有短。
过渡: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广泛地用词的形式去书写心情,去疏解生命,去抒发家国情怀,现在通过视频欣赏、学生朗读等方式来欣赏《念女娇 赤壁怀古》、《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学生朗读等方式,对经典的宋词进行品读和感悟,感受不同词人的风格,感受词人们的家国情怀。
过渡:今天我们能够读懂千年前词人们的内心。还能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传唱他们的作品来表达我们的内心,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的魅力,还有一种文学形式不得不提,它就是元曲。
提问:有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预设:关汉卿的《窦娥冤》。它讲述了,,,,,,
过渡:元曲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世俗化。从可以唱的文学形式到可以演的文学形式,文学艺术正在不断的满足最普通的民众的精神需求。宋元时期繁荣的文化,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史学成就也非常突出。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著名的史学成就是什么?
预设:司马迁的《史记》
3质疑探学(二):今天我们来认识“史学两司马”中的另一个人物,他是谁呢?他的作品是什么?通过下面的朝代坐标尺以及表格进行学习。
预设:司马光,《史记》
设计意图: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著作的异同。其中使用朝代做标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出表格对比法,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过渡:繁华的庙会、热闹的瓦子、欢乐的节日、经典的宋词以及鉴往得失的史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风采。
4、释疑深学:
小组讨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展示材料)?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分散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5、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向往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不是因为它是帝王之都,而是因为它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我们迷恋宋词元曲,不是因为它的阳春白雪,而是他抒发的平民之情演绎的百姓生活。我们潜心读史,不仅是为了了解我们的过去,更为了心怀家国,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千年,我们中国人还能够和古人一起共揽一座城,去感受城市的变迁,共诵一首词去体会心意相通,共读一部使去感悟人生智慧。我们完全有理由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更充满自信。
【教学延伸】
1、阅读《东京梦华录》了解宋朝都市生活。
2、参观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纪念堂,了解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