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想一想,议一议
美丽的蝴蝶是由什么变来的呢?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2
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重点)
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重点)
家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悠悠文明史 漫漫丝绸路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教材第10页观察和思考中各图片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2.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过程?
3.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观察、思考和讨论
家蚕的一生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教材第10页观察和思考中各图片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2.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过程?
3.家蚕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观察、思考和讨论
254136
卵、幼虫、蛹、成虫
有性生殖
【中考 郴州】“悠悠文明史,漫漫丝绸路”,我国养蚕缫丝历史悠久。蚕丝来自于家蚕哪一发育阶段(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B
即时巩固
我来改诗
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
你能通过改变其中的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
化蛹
比较家蚕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幼虫
蛹
成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产卵后死
家蚕的发育方式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受精卵
若虫
若虫
成虫
雌雄蝗虫交配
蝗虫的生殖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蝗虫的发育过程
卵→若虫→成虫
蝗虫的发育方式
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
三个时期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中考 绵阳】蝗虫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是( )
A.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受精卵→若虫→成虫
C.受精卵→若虫→蛹→成虫
D.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
B
即时巩固
比一比: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发育方式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相同点 常见昆虫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卵
幼虫
蛹
成虫
具有蛹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异,有羽化现象
起点是受精卵、
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蝴蝶
蜜蜂
蝇
蛾等
卵
若虫
成虫
不具有蛹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无羽化现象
蟑螂
蝉
蜻蜓等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说一说,它们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过程:卵→若虫→成虫
代表昆虫:蛾、蝶、蝇、蜜蜂等
代表昆虫:蝗虫、螳螂、蟋蟀等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发育方式
1.【教材改编题】如图是家蚕生殖发育不同阶段的形态图,下列有关家蚕发育类型及发育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完全变态、 ②④③①
B.不完全变态、 ②③①④
C.完全变态、 ②①③④
D.不完全变态、 ②①③④
A
成虫
卵
蛹
幼虫
2.【中考 新疆】在花丛中采蜜的蜜蜂,所处的发育时期是( )
A.成虫 B.卵
C.幼虫 D.蛹
A
3.【中考 宜宾】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这种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飞舞的蝴蝶处于发育中的幼虫阶段
D.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B
不同
4.如图是蝗虫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
(2)与家蚕的发育方式相比,蝗虫少了________这个阶段,所以蝗虫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发育。
有性
蛹
不完全变态
(3)蝗虫是________受精,体外发育。
(4)老王家的稻田满是蝗虫,他想在稻田里喷洒农药,他应该在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阶段喷洒,才能更好地避免减产的后果。
体内
②~⑥
5.如图是与柑橘大实蝇事件有关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大实蝇属于昆虫,它的翅和足都着生在 ______ 部。
(2)危害柑橘的蛆虫是由大实蝇的[⑤]________ 发育而成的。
胸
受精卵
(3)用箭头和图中标号②③④⑤表示出大实蝇发育的先后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发育过程为__________变态发育。
⑤→③→④→②
完全
(4)大实蝇事件使广大橘农损失惨重,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保护广大橘农的利益,请你提出一项既能控制大实蝇的数量,又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防治(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