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学会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说明: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说明:考生可以带教材,复习指导等资料,但不能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考场上不能互借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
题号 1~25 26 27 28 29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答案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使中国人民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 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黄继光 B.董存瑞 C.邱少云 D.罗盛教
3.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采取的改变会议“航向”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一国两制”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4. 下列内容与西藏历史发展不相符的是
A.1950年以和平方式获得了解放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一五计划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现已建成通车
5.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6.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十年“文革” D.“大跃进”运动
7.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8. 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9. 下列“双百”人物中,为我国科技强军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袁隆平 D.邓稼先
10.1954年9月,由全国第一次普选产生的人大代表,带着神圣的使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与会代表1197人全票通过了宪法草案。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社会主义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
11.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30 年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啊!”张先生的所见所感
①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 ②表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据报道,某地一位家长不让孩子读完初中,被学校以违反法律为由告上了法庭。这位家长违反了下列哪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打破铁饭碗”,是对改革开放中某项制度的形象比喻。那就是
A.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住房制度改革 D.就业制度改革
15.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A.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
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D.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16.古代希腊著名的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的情况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17.李强同学计划办一期题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的板报,以下符合这一选题的有: ① 金字塔的国度 ② 种姓制度的产生 ③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 ④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18.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的内部极盛”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C.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D.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19.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20.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①都诞生于公元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凯撒 B.穆罕默德 C.耶稣 D.乔达摩 悉达多
22.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不正确的是
A.6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 B.主要是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C.通过改革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长于模仿的特点
23.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24.阿拉拍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撰写了《天方夜谭》 B.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到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撰写了《马可 波罗行纪》
25.美国大片《特洛伊》以近乎完美的形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那么我们要想了解这部影片的历史背景,应该去查阅书
A.《伊利亚特》 B.《天方夜谭》 C.《特洛伊妇女》 D.《俄狄浦斯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在她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在挫折中奋起,在探索中反思,在挑战中超越。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仍然是农民的个体经济,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对此毛泽东的回答是“农村这个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要去占领”。而占领农村阵地的办法就是大规模的合作社化,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共和国的记忆》
材料二:这十年中(1956~1966年),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中国巨变的种子是在1978年种下的,那是30年中央计划经济与30年追赶西方之间的关键转折点。”美联社报道中的这颗“种子”,正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世界潮流作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
——新华网《领航中国 扬帆奋进——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领农村阵地的办法”是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其结果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严重失误”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4分)这些失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3)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播下了材料三中“中国巨变的种子”?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重大“转折”的主要内容?(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987年11月,一台湾同胞在离开近四十年后终于回到 大陆母亲的怀抱图(右图)。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请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制定了怎样的基本方针?(2分)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对台湾和港澳地区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历史性的握手”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2010年5月24日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今年距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2分)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2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一般来说,文明的交往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交往的乐章。其中,作为主旋律的和平交往活动为这部乐章奠定了永恒的基调。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2分)根据材料一列举三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分)
根据材料一列举三个在东西方冲撞中形成的大帝国。(3分)
(2)古代除了暴力冲撞外,也有和平交流的方式,请依据材料一举一例。(2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明交流主要的方式是什么?(2分)
(4)你认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监测
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2012年6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的答案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大规模的合作社化(1分);实质是把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分);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1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改革要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任意2点得2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1分);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1分);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1分)。
28.(1)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1分);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1分);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1分)
(2)尼克松访问中国;(2分)40周年;(2分)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形势的变化。(2分)
(3)从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努力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