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随堂训练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纲版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随堂训练教师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07 22: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朝暾(dūn) 福祉(zhǐ) 风雨不蚀(shí) 妍媸毕露(chī)
B.饿殍(piǎo) 赧然(nǎn) 胼手胝足(zhī) 光霁日明(jì)
C.僭称(jiàn) 手卷(juàn) 转瞬即逝(shùn) 散漫零乱(sàn)
D.翰藻(hàn) 蹊跷(qiào) 溘然长逝(kè) 迥然不同(jiǒng)
解析:A中“暾”读“tūn”,C中“散”读“sǎn”,D中“跷”读“qiāo”。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枯索 粗糙 融会贯通 千捶百炼
B.鉴戒 概括 应运而生 想像虚构
C.疏漏 纯粹 好高鹜远 稗官野史
D.意蕴 渊源 生动活泼 心惊胆战
解析:捶—锤,像—象,鹜—骛。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 。
②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 的。
③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
?? A.中止 留传 反映 B.终止 流传 反应
?? C.中止 流传 反映 D.终止 流传 反应
解析:中止:做事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留传:侧重于遗留,仅表示时间上的沿袭。流传: 侧重于传播,含时间和空间 。反映:①反射;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③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
B.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
C.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D.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解析:“进而”改为“从而”。从而: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表递进关系。
答案:D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B.她告诉我,近几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犯罪证据。
C.对社会深刻的观察,使他的批判往往独抒新见。
D.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解析:A.去掉“因而”。 C.“往往”放在“使”之前。D.“有效”放在“方法”之前。
答案:B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B.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C.“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
D.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解析:A.《起居注》《地理志》的书名号改为引号;B.省略号或“等等”去掉一个,C.破折号改为逗号。
答案:D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______________ ,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______________ 。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
②一部《水浒传》,一部《庄子》
③人物描写就使中国小说的大大推进一步
④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⑤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⑥史传文学是源,而不是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根据具体语境从时间角度和语句协调的角度加以判断。
答案:C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文人参与创作的作品。
???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显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原作者曹雪芹,高鹗续补。
???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名《诗三百》,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但毕竟是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为还应属于文人诗。
???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解析:《诗经》中大部分作品属于民歌,但也有一部分是贵族的作品。
答案:C
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9.同外国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通过人物外部的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10.“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句中,“新境界”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第一部分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虚构想象、讲究文采。
11.从文学作品的最初功用来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供施政参考。
12.作者举《三国演义》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节选)
柳鸣九
罗丹先生并没有艺术家们常有的那种罗曼蒂克派头,倒像是一位拘谨的绅士,严谨的学者。他头戴老式的礼帽,身穿黑色的服装,须发皆白。飘拂在胸前的稀疏的银丝,看上去像是闪闪发亮的轻雾。他没有瞧我,侧着头,眼光仰视着上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在看这些雕像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到:罗丹所塑造的人物像,都远远不及希腊雕塑那么优美、完整和典雅。他们显然不是以形体美取胜,而往往带有这种不足或那种缺陷。达鲁的胸像,肋骨毕露;罗朗的头像,眼眶相当难看,似乎有眼病……以至我们完全可以说,表现畸形与丑陋,是罗丹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
“平常人总以为凡是在现实中被认为是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这是他们的大错。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攫取了这个‘丑’或那个‘丑’,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艺术中的美丑,当然与生活中的美丑不同,生活中的“丑”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但只有当这“丑”被艺术家表现得有内心世界、有心理深度的时候。罗丹先生只是为了给人一种刺激,使人感到触目惊心才刻意追求形体上的缺陷与丑陋吗?
“不,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所谓性格,就是外部真实所表现的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自然中被认为是丑的,往往要比被认为是美的更显露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露出来。在艺术中,只有那些没有性格,就是说不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是的,罗丹所追求的并不是形体上的丑陋,而是内心的深度,是内心世界的某种状态在形体上的一种如此强烈以至使形体变形的反映。《这个曾经美艳一时的老妇》,她低头看着自己那丑陋的形体,面部充满那么深的悲哀、羞惭和绝望!《施洗者约翰》那略呈内八字的两腿,使他瘦弱的身躯更显得僵硬难看,然而却表现出了他机械的一步一顿的步伐之沉重与庄严,使人感受到这位传道者那种完成神圣使命的精神。《青铜时代》那个从沉睡中刚醒过来的青年男子不美的形体与不平衡的身姿,正是为了表现人类刚从蒙昧状态中解脱出来而逐渐具有了清醒意识的伟大过程……
13.介绍罗丹的形象,没有停留在客观的描述上,作者的匠心何在?

参考答案:把形与神结合,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去领略罗丹的神采。
14.对于罗丹的雕刻艺术,作者的评价是什么?

参考答案:罗丹雕像,不以形体取胜,表现畸形与丑陋,是罗丹雕塑的倾向。
15.第三段中“魔杖”指什么?

参考答案:把丑表现得有性格,有心理深度。
16.罗丹认为什么是艺术的“美”与“丑”?画线的句子重复使用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能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是美的;在艺术中,那些没有性格,不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是丑的。作用有二:①在结构上,呼应第一段。②在内容上,突出罗丹的艺术观,强化作者的崇敬的感情。
17.最后一段三个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罗丹所追求的并不是形体上的丑陋,而是内心的深度,是内心世界的某种状态在形体上的一种如此强烈以至使形体变形的反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