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采用演示实验,合作探究,逐步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 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分析是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2、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不透光纸)、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本节课就由同学们通过实验亲自找出答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播放视频:《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操作过程。要求:观看视频中,积极思考,你有没有疑惑的问题?
2、学生交流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预设问题: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②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③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④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3、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要求: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合作,讨论能解决哪些问题?原理是什么?)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从而完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①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存在的淀粉,避免叶片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对叶片接受光照的不遮光部分进行处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能否需要光的主实验,叶片遮蔽光部分是设置的对照。
③叶肉细胞中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溶液,使叶片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
④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三、实验操作,亲身体验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分析,基本上掌握了实验的基本要素,但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见证奇迹的出现。
1、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开始前要放好实验装置,再点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
②加热完毕,使用酒精灯罩,按要求将酒精灯熄灭,严禁用口吹。
③用试管夹夹住大烧杯壁与小烧杯一同取下。
④一旦酒清外溢燃烧,请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焰,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2、演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出现的一切现象,能解惑你难以理解的问题,你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3、分享收获: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和体验,谈谈你的收获(或建议)。
4、教师点拨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1、师生通过实验成果分析实验现象,推出结论。
2、教师归纳总结: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这个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五、猜想与应用:
1、能不能在叶片上出现不同小动物图案?
2、若你穿的白裤子沾上绿叶液汁痕迹,你怎样处理?
(构思:在实验中,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课本介绍用黑纸片部分直接遮盖,可剪成小五角星状)
六、呼吁: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养活了自己,同时也为我们人类和动物提供了许多可口的粮食和瓜果蔬菜。我们应该感谢植物,希望大家珍惜我们眼前的绿色,不要随意采摘,善待植物,大家能做到吗?
七、作业布置:实验设计
要求:把光合作用的其它条件及产物验证,设计自己的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开放探究。
设计实验: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2、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板书:
(
验证
绿叶在光下
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
☆教学反思:
第 3 页 共 3 页